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踏访56个民族专题 > 正文

布朗族以花为媒 以月为姓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10:37 生活报
布朗族以花为媒以月为姓

布朗族民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布朗族以花为媒以月为姓

布朗族少女


  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大山里,生活着一个具有独特生活习俗的民族——布朗族。8月13日,“生活报踏访56个民族”的记者一行二人来到了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对生活在这里的布朗族进行了采访。

  隆重的建寨仪式

  当记者来到布朗族山寨时,呈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排排瓦顶木楼,村寨背靠大山,下临山坡,林间郁郁葱葱,炊烟缕缕。布朗族的房屋多是传统的干栏式建筑。

  布朗族村寨通常由三五个至数十个同一血缘的家族聚居。按照古老的传统习惯,建立村寨必须举行仪式。建寨之前不仅要认真挑选寨址,而且还要通过占卜选择位置。建寨仪式由寨主或佛爷主持,居民按照他们的指点,用手指般粗细的茅草绳把寨子的范围围起来,并在中间打上许多木桩,用白线拴着木桩连接成网。寨主与佛爷围着木桩念经、滴水。村寨的成员跟在后面跳建寨舞,并把圈寨子的草绳头尾拉在一起,表示大家齐心合力,愿意居住在这个地方。寨子建有四道寨门。正门,布朗话叫“都永”,即寨门,其余三道门叫“巴都水”或“巴都膝”,即通向山野的门。每道门旁都要打上两个木桩,象征守寨门的神,布朗话叫它“肯永”或“肯曼”。这个把寨子围在门内的仪式,布朗话叫“乘脱”。举行过仪式之后,人们才在寨圈范围内破土盖房。布朗族选择寨址的主要条件是要方便种地,因此大多数布朗村寨都建在大山坡上,只有少数村寨建在靠近河的河谷地上。传说从前布朗族极怕水鬼,所以山寨一般都距水源较远,吃水大多困难。解放以后,布朗族不少村民从深山里迁出来,选择临近泉水的河谷居住,打破了过去那种避居深山的老习惯。

  以月为姓

  布朗族的“姓”是根据出生时的月份定的。他们把一年中的12个月分别叫做:晚帕、晚苏、晚赛、晚尔、晚丙、晚章、晚地、晚骚、晚坎、晚俄、晚敢、晚尼。“晚”是天或月的意思。如是一月出生的,姓氏就叫“帕”。

  他们以“岩”表示男性,所有的男子都要在姓名上加“岩”字。以“玉”表示女性,凡女子皆要在姓名上加“玉”字。如是晚帕出生,是男性就叫岩帕新,是女性就叫玉帕英。因此,布朗人的名字,主要由性别、姓氏、名等三部分组成。由于以月份定姓氏,虽然是一家人,皆因出生月份不同,一家人就有几个“姓”。又因只有12个月,所以同姓同名的人很多。

  布朗族主要分布在山区,喝青竹茶是一种方便而又实用的饮茶方法,一般在离开村寨务农或进山狩猎时采用。布朗族喝的青竹茶,制作方法较为奇特,首先砍一节碗口粗的鲜竹筒,一端削尖,插入地下,再向筒内加上泉水,当作煮茶器具。然后,找些干枝落叶,当作烧料点燃于竹筒四周。当筒内水煮沸时,随即加上适量茶叶,待3分钟后,将煮好的茶汤倾入事先已削好的新竹罐内,便可饮用。竹筒茶将泉水的甘甜、青竹的清香、茶叶的浓醇融为一体,所以,喝起来别有风味,久久难忘。

  “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每逢农历三月清明节后7日,即阳历4月13日~15日举行。节日里,主要活动是相互泼水,其仪式完全按照布朗族古朴的传统方式——迎接太阳的习俗举行,所以,人们称之为迎接太阳的节日。

  鲜花求爱

  布朗族的“邀贯奇”,有如汉语的谈恋爱和寻女,是年轻小伙子追求女性的统称。

  布朗族父母对子女的婚恋一般不干涉,但需严格执行卡滚(家族)外婚制,姨表、姑表之间不许婚恋。不同家族之间的男女青年可以自由交往,结为夫妻。

   青年们的邀贯奇活动,只能在举行过“波即”仪式的男女间进行。男女青年年满15岁以后,要举行一次以漆齿为主要内容的“波即”仪式,将牙齿染黑,女孩子还要更换耳塞(耳环),用彩穗、彩缨装饰包头巾和耳塞,精心打扮。 

  布朗族青年求偶,通常都是男青年占主动。每年秋收结束以后,小伙子们便开始在夜晚邀贯奇。他们三三两两相互结伴,一起去寻找姑娘谈心。小伙子们或吹竹、或弹四弦琴在姑娘居住的竹楼下转悠,到夜深人静以后,一起登上姑娘的竹楼串访游玩。对小伙子们的来访,姑娘不论中意与否都要以礼相待,陪着交谈。姑娘的父母则避入卧室,让年轻人自由交谈。几个年轻人围着火塘而坐,窃窍私语。大家在交谈的过程中,如果发觉姑娘对某个小伙子特别亲昵,或已有情人,便知趣地离开,另选串访对象。有些外寨来访的小伙子要求留宿,姑娘会安排他们在火塘左侧就寝。

  对于来访的小伙子,姑娘的父母也会偶作暗示。他们如果知道来访者有什么劣迹,不太中意,会在卧室内不断地无故咳嗽,或连续起床佯装下楼小便,表示不高兴。遇到这种情况,来访者应有礼貌地向姑娘辞别,若姑娘不加挽留,小伙子即下楼离去,永不再来串访。若姑娘对小伙子有意,便会高声挽留,向父母表明态度,暗示父母不要故意干扰。

  姑娘一般不主动串访,常借在寨场中纺线之机,与小伙子们交谈,选择意中人。布朗族青年有用鲜花求爱的风俗。准备寻找对象的姑娘,不仅常用红色颜料涂染面颊,而且尤爱戴各种鲜花。邀贯奇的小伙子们上门的时候,便到处找花,把自己中意的姑娘喜爱的花采来,当面送给姑娘,或托弟妹送到姑娘手中。姑娘一旦接到小伙子送来的鲜花,便当着小伙子的面,把他送的鲜花戴在头上,即表示对小伙子有意,同意小伙子与她幽会。如果姑娘接到鲜花,随意评论花的好丑,或将花丢进背篓,那就是表明拒绝小伙子的求爱。如果接花后反复观赏而不戴,那是主意未定。有些漂亮的姑娘,在同一天内会接到几个小伙子送来的同一种花,她只好将花装在挎包内,带在身边,碰到中意的那个小伙子时,迅速取出鲜花,插在包头巾上,让小伙子看上一眼,过后又摘下装人挎包,以免让别的小伙子看到而产生妒意,惹出麻烦。

  相关专题:踏访56个民族 


爱问(iAsk.com)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