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踏访56个民族专题 > 正文

勤劳的象征忠诚的卫士 普米人敬重耕牛和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8月12日00:39 生活报
勤劳的象征忠诚的卫士普米人敬重耕牛和狗(图)

普米族姑娘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勤劳的象征忠诚的卫士普米人敬重耕牛和狗(图)

普米族少妇


勤劳的象征忠诚的卫士普米人敬重耕牛和狗(图)

普米族少年


勤劳的象征忠诚的卫士普米人敬重耕牛和狗(图)

普米族老人


  兰坪是我国目前唯一一个以普米族为名的城镇,全国普米族一半的人口生活在兰坪。7月31日,记者采访了兰坪县城内的普米族人。

  跳八大民族舞

  7月31日,当记者进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普米族自治县时,已经是19时30分
了。匆忙中,记者找了家宾馆住下。宾馆的服务人员告诉记者,县中心广场是最热闹的地方,20时以后有一些普米族人在那里跳舞。

  根据当地人的指点,记者来到中心广场。虽然此时天色已黑,但广场上的人仍然很多,妇孺老幼在路灯下欢快地舞动着。这时,记者的眼前突然出现了一位穿着打扮有些另类的中年妇女,她头上包着一个青色的头帕,上身穿着红色对襟夹克的长衣服,下身穿黑色的百褶裙。经过了解得知,这就是普米族传统的服装。

  20时30分许,广场上突然响起了音乐声。这时,男女老幼们围成一圈,手牵着手边转圈,边舞动着胳膊。当地一位普米族老人告诉记者,因为普米族长期同其他民族的人生活在一起,且相处得十分融洽,所以他们常常聚集在一起,搞文化活动,这种舞蹈就是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活动中产生的,当地人称之为八大民族舞。在广场上几乎天天都能看到不同民族的人在这里跳同一种舞蹈。

  住进高楼的普米人

  普米族人口只有三四万人,分布较广。据了解,过去,普米族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系青海、甘肃、四川边沿一带的游牧部落,后来逐渐从高寒地带沿横断山脉向温暖、水草丰茂的地区迁徙。大约在公元七世纪以前,他们已居住于现在四川的越西、冕宁、汉源、九龙和石棉等地,是当时西昌地区的主要民族之一。到了元代,四川邛部州一带,有“六番”居住。蒙古进军大理时,原居西昌地区的普米族一支由其部落首领率领加入蒙古军,进入云南的宁蒗、丽江、维西、兰坪、永胜一带定居下来,依然过着打柴、放牧的生活。

  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普米族人无需再靠上山打柴、放牧为生了,也住进了高楼。要想看传统的普米族人的生活,只能到偏远的山区了。不过,在前往兰坪的路上,经常能看到那些成帮结队、驮着货物的“马帮”,马帮的出现给现代都市气息浓郁的兰坪增添了古朴的色调。

  殷勤礼貌 热情好客

  普米族人在年满13岁时,要举行成人仪式,表示他们已长大成人了。仪式前一天,有条件的要杀猪宰牛。做成人礼的少年,按年龄顺序,男子站在火塘上方,女子站在下方,依次用右肢踩一下猪膘,左肢踩一下粮袋,再向锅桩连磕三个头,表示敬天、地、灶三神,然后向父辈和兄长、姐姐磕三个头,感谢养育和关照之恩。受礼的人要说一些祝福的话,并给一点钱物。最后由父母带着到附近亲戚家向长者磕头,以求祝愿。从此以后,他们就要穿成人装。成人礼后,他们就可以自由参加社交活动。

  殷勤礼貌,热情好客是普米族的传统美德。大年初一这天,他们会到村口争相邀请素不相识的过路人到家作客,由于大家都把能请到客人当作一件吉祥快乐的好事,有时会因为来往的行人少,就出现了几家争抢一个客人的热烈场面。若是行人请不到,就请村里那些有德才的人。如果还请不到,就到山上“请”一块石头回家作“客”。

  春节是普米族最重大的节日。除夕之夜,各村寨放炮三响,吹响牛角号后,各家各户才吃丰盛的团圆饭。普米族同其他民族共同杂居,友好相处,在衣、食、住等方面受到各民族的影响较大。如艺坪的普米族受到白族的影响,丽江和宁蒗的普米族受到纳西族的影响。

  敬重耕牛和狗

  普米族与耕牛和狗两种动物有着不解之缘,他们十分敬重耕牛和狗,而且不准打骂这两种动物,更不能卖掉和杀掉它们。

  由于过去普米族过着游牧的生活,狩猎和防卫就自然少不了狗。狗不但可以打猎,还可以在普米人放牧的时候,护卫牧群。有猛兽来袭时,狗可以保护主人,看管家园。在长时期的生活中,狗一直陪伴在普米人的身旁,是普米人忠诚的卫士。所以,普米人认为,作为人类的朋友狗是不能够被宰杀的。直到如今,许多普米族村庄内都养着狗,用以看管家园。

  普米人认为,没有牛的辛勤耕作,他们将无法获得丰硕的粮食,所以普米族敬重牛,而且已经到了一定的程度。如果牛死了,他们是不准将其剥皮吃肉的,而是在家园附近挖深坑,把它们掩埋掉。同时,摆放上茶、酒以及香,向上天祷告,请神仙把牛保管好。虽然这都是传统的习俗,但直到今天,普米族人仍视牛、狗为自己的朋友。(本报记者孙殿喜 本报记者王承旺 摄)

  相关专题:踏访56个民族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