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失去民意的改革要迅速停止取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14日09:09 东方网

  在日前召开的中国经济50人论坛2006年年会上,吴敬琏先生发表言论认为,目前中国的改革和发展的确面临着崭新的阶段,需要对过去进行认真的反思,对未来进行慎重细致的规划。在这个时刻,每个经济学家都有责任为这种反思和规划提供自己专业性的思考(2月13日《中华工商时报》)。

  笔者注意到,新浪财经在转发《中华工商时报》报道时用了“吴敬琏坦言中国改革
四大缺陷,呼吁认真反思过去”,而同一项内容新浪财经在转载〈〈中国青年报〉〉报道时,用了“吴敬琏:有人正力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标题。从报道中了解到,吴敬琏先生认为,改革存在不少重大的缺陷,他对过去改革反思了四点:第一,从经济领域说,一些关键领域的改革,如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化改革,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和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经济资源的市场化配置等由于障碍重重而进展缓慢;第二,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须的法治环境迟迟未能建立;第三,政府必须提供的教育基本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不但没有加强相反有削弱的趋势;最后,与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体制相适应的粗放增长方式也难于向集约增长方式转变。由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扩大、行政腐败扩散等造成的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并引起了部分群众对现实生活中消极现象的强烈不满。吴敬琏先生一直是改革的推动者和政府决策的幕僚式人物,他的价格市场化改革观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观点等在各个阶段都留下了印记。但是,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赞成对过去改革进行反思(尽管他反思的角度和内容不同),是很值得思考的。

  新一轮对我国改革进行深刻反思,由2004年关于国企改革的争论开始,而后是2005年由“医改报告”引起的争议,使对改革的反思浮出了水面。可以说,这种反思一直是在激烈争论中进行的。对过去改革成败,要不要反思,如何反思,吴敬琏先生这样认为,2004年到2005年期间爆发了关于我国改革发展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应当向何处去的大争论。这种情况向我们表明,认真反思我国改革的成就和不足,它所面临的问题和明确今后的方向,就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然而,一些人却对人们对改革进行系统反思,横加指责,甚至扣上几顶吓人的大帽子:妄图全面否定和反对改革;想回到计划经济时代;拉历史倒车等等。最为典型的是皇甫平的《改革不可动摇》一文,将人民对改革的反思武断地认为“似乎又面临一轮改革‘姓社姓资’争论的轮回。”紧跟着一个名为孔是非的人认为,三种人反对改革,即:新左派;改革进程中的一部分落伍者和某些愤青;一部分下岗工人。这两篇文章,简直荒谬的到家了。

  按照吴敬琏先生所说的,从2004年至今,中国改革进入第三轮大讨论阶段。1981年到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前后的大讨论为第一次;1989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前后为第二次。而笔者认为,这次对于中国改革的反思与讨论与前几次有着很大的不同。第一次是面临冲破思想禁锢的问题,第二次是在改革取得成就和不可扭转的情况下,一部分理论界左派,试图否定市场化改革路径,妄图回到计划经济时期。甚至一些人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市场化价格改革都批判为妄图走资本主义道路。笔者记得当时吴敬琏先生曾经在一次会议上手中晃动着一篇文章愤怒地极力反对这种反改革的倾向。前两次,有一个共同背景时,所谓的反思改革甚至是对于改革否定都没有任何群众基础,也不是民间和群众发起的。而这次对于改革的反思,基本上发起于民间和群众,群众要求反思改革的呼声最高、最为强烈。为什么由“郎顾之争”引起的国有企业改制改革的讨论,能够赢得那么多民众的声音,为什么说“‘医改’是失败”的,能够听到那么多民众的支持声呢?难道不值得一些所谓专家们反思吗?失去民意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是短命的。面对改革的巨大反思,一些所谓专家埋怨决策层不敢于吸收和采纳他们的意见,改革进展太慢,改革决心不大。试想,实践中已经证明走不通或者损害百姓利益的东西,已经失去广泛民意的东西,哪个政治家敢于抉择呢?

  “改革不能动摇”本身就是很笼统的东西,是在空喊口号。必须区分什么样的改革不可动摇,实践证明失去民意的改革,走不通的改革,掠夺式的假改革,打着改革旗号侵夺公众利益的改革,不是动摇的问题,而是要迅速停止和取缔的问题。应该肯定的是,民众的大多数意见是对改革中出现的消极面腐败面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愤怒,几乎没有人反对增加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改革,仅仅对在改革中被忽视或被经济学家故意视而不见但又关系到国家利益和大多数人利益的重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他们是真正的改革拥护者和实践者!利益集团反对这种声音,是处于他们肮脏的目的!对此,人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

  笔者同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孙立平教授的观点,这次对改革的反思和论争,无疑将会对中国未来的走向产生重要的影响。单纯强调深化改革,不仅可能动摇共识,而且会导致改革的推动者所难以预料的后果;而如果向后倒退,退向旧体制,更是没有出路的,甚至是一场灾难。笔者不同意吴敬琏所说的“有人正力图把人们引向反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上去。”的观点。笔者希望吴敬琏先生作为大家,能够不带观点的、实事求是的、从真正意义上对过去改革进行系统反思。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