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期间其实更需要时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00:20 红网 | |||||||||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于2月25日至28日京举行。会议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为即将开幕的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做好准备(2月18日《人民日报》)。 一年一度的“两会”召开在即,我注意到,这几年,每逢“两会”召开期间,国内不少媒体约定俗成地暂停时评版面几成惯例。这一惯例令人费解。 时评是时事评论的简称,是公民对新近发生的时事利弊成因对策的分析思考,或臧
应当承认,因“两会”报道任务的因由,确有媒体为保证重点版面需要,暂且作些版面调整也未尝不可。然而在我看来,即便是这样,让时评版面让道也似有不妥。如果确是版面紧张原因,也当掂清轻重权衡利弊,大可不必让时评让道,而应将广告宣传、网摘文摘、娱乐八卦、无病呻吟之类的版面暂且作些让步。前者与后者的份量孰轻孰重,用不着我饶舌多语。 其实,“两会”期间比任何时候都须要时评。“两会”是“代表”代表人民行使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表达诉求、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等权力的法定形式 。时评是真实声音的载体,是反映社情民意的媒体渠道,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力表达诉求、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非法定方式。因此,“两会”与时评非但无有冲突,相反,“两会”比任何时候更加须要时评。因为藉以时评,“两会”代表可以实时听到来自民间的鲜活声音,了解最新的社情民意,得到最新的思想启发,有利于提高行使民主权力的效用,换言之,时评在“两会”期间能发挥更速效更显效的作用。 实践证明,监督准确及时,可以抑恶扬善,稳定社会,凝聚人心,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目下一个不争事实是,以时评为“轻骑兵”和“主力军”的舆论监督不但已是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话语,而且正在成为各地各级执政者实施“善治”之道的工具。举国震惊的张金柱案、刘涌案、宝马撞人案、佘祥杀妻冤案的公正解决、SASR风波的科学应对、孙志刚事件的反思矫正,时评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里不妨以孙志刚案、张金柱案、刘涌案和佘祥林杀妻冤案为例。因为时评的直接或间接效用和影响,前者导致国家废除《流浪乞讨人员收容条例》,后者导致张、刘人头落地和佘案纠正。张金柱在行刑前曾留下一句至理名言:“我是栽在新闻记者手上的。”刘涌成为解放后中国最高院罕有提审的普通刑事个案,最终由死缓改判死刑被送上断头台。假如没有舆论监督的跟进和不依不饶,就根本不会发生震惊中外的佘祥林杀妻冤案被平反昭雪和获得国家赔偿。时评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两会” 期间暂停时评于法无据于理不合于事无补。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须要彰显善意、富有建设性和理性深度的时评,更须要具有远见卓识敢担当责任道义的媒体觉悟。何为“责任”?温总理给《焦点访谈》亲笔信如是阐述:责任是新闻工作者对国家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责任源于对国家和人民深刻的了解,对国家和人民深厚的感情。只有对国家和人民了解得深,爱得深,才会有强烈的责任感。我真诚期待今年“两会”期间能见到有真知有灼见有建树、帮忙不添乱、补台不拆台的时评健康繁茂,更期待有远见卓识、有强烈责任感、有独立精神的媒体善待时评,与“两会” 期间暂停时评的惯例说“拜拜”。 (作者:陈庆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