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河南处处有锦绣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0日08:25 河南日报 | |||||||||
当今河南处处有锦绣 时下,正是春风骀荡、阳光明媚的日子。读者朋友不妨到河南的城乡走走看看,相信你一定会不时看到这样的画面和场景,不时听到这样的佳话和美谈—— 河南的公路越来越宽、越来越长。高速公路、路网公路几乎天天都在交通图上“无中
河南的城镇越来越美、越来越靓。城市里高楼林立,城镇里热闹繁华。洛阳的洛浦公园花红柳绿,开封的包公湖上欢歌笑语……南阳的大气,濮阳的优雅,漯河的小巧,信阳的整洁,无不凸显着河南城市的独特魅力。高起点建设中的郑东新区,更以宏大的气势震撼着每一个来访的客人。来自上海的参观团不由慨叹,十年后的郑东,就是今天的浦东。 河南的工厂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安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许继雄居全国电力设备行业龙头,双汇成为亚洲最大的肉食品生产基地,安彩坐上了世界玻壳生产的“头把交椅”。今日之河南,不但有全国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不但有传统的加工制造业企业,还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的高新技术产业,还有紧跟时代潮流而动的现代物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去年一个月创造的利润,就大抵相当于2001年全年的利润。 河南的农业越来越强、越来越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在中原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展开。农民们都说,现在既有奔头、有干头,又有想头、有盼头。78岁的扶沟县韭园镇吴桥村农民吴书款饱蘸深情,编写了一首《直补政策七字歌》来表达他们欢快的心情:“党的惠农政策好,重视‘三农’促发展,把咱种地老百姓,当成宝贝疙瘩看……” 河南的美景越来越多、越来越火。龙门石窟荣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少林寺的山门前迎来众多金发碧眼的游客,云台山的飞瀑让江南水乡的客人叹为观止。在白天领略了太行山的雄伟、黄河的奔涌之后,你还可以在夜晚观赏到荣获荷花金奖的舞剧《风中少林》、荣获文华大奖的豫剧《程婴救孤》。这些河南文化旅游的张张“名片”,吸引着海内外宾朋流连忘返,也为勤劳的河南人民创造着新的财富。 …… 可以说,当今河南处处有锦绣,处处有亮点,叫人看也看不够,数也数不完。 河南未来定会更美好 胜利地走过“十五”,告别“十五”,河南人应当无愧,河南人值得自豪。 但,河南人未敢歇脚,不曾懈怠。因为前头又有新的伟大征程,她,就是“十一五”。 世纪之交的“十五”,是实施第三步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承前启后的“十一五”,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交汇点上,战略机遇不期而至;关节点上,中部崛起任重势紧。当此之时,作为中部之中的河南,又面临着一次历史性抉择,又迎来一场空前壮观的大考。 “希望河南实现跨越式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发挥更大作用,走在中部地区前列。”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提出的这一殷切期望和更高要求,正在激励着河南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夙兴夜寐、奋力前行。河南省委、省政府对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了精心谋划,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又快又好、持续健康发展。那份《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未来的五年,河南将实现“八个转变”—— 农业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资源大省向产业大省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方向转变;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强省转变;经济社会向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发展转变;人口资源大省向人力和人才资源大省转变;体制机制向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转变; 加快构建和谐中原,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转变。 与此同时,为实现“走在中部前列”的目标,河南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全国人民做出郑重承诺—— “十一五”期间全省生产总值要年均增长10%; 到“十一五”末人均生产总值提前翻一番;“十一五”末单位生产总值能耗要比“十五”末降低20%以上。 为实现这些目标,省委、省政府特别强调,要重视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创新河南”;要更加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更加重视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建设和谐中原。 “十一五”,河南准备好了。 明天,河南一定会更美好。 此时此刻,记者不由想起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说过的话:“一个知道自己的目的,也知道怎样达到这个目的的政党,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河南,我们为你喝彩! 河南,我们为你祝福! □本报记者 路国贤 朱夏炎 杜时国 王磊 万川明 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