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减少上访支个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3月11日00:00 新华网 | |||||||||
郑根岭 按说这是个明摆着的道理,用不着我再来说三道四。但是耳闻目睹那么多人上访,又注意到近期通过群众举报发现和查处的有关环保、医疗领域的大量案件,因此我还是忍不住论说一下这种低成本、得民心的反腐败方式。
2月24日的《中国青年报》发表了一篇《记者调查:广东江门小医院曝出大腐败》,文中谈到的当地医疗腐败案件,全国别的地方都会有,没有什么新鲜的。我倒是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由当地检察机关张贴的《职务犯罪举报工作宣传画》,几乎占了医院门诊大楼的一整面墙。我觉得,这样做一方面可以给患者壮胆,并给他们举报医疗腐败提供了渠道,另一方面医院工作人员天天看到也是个提醒,警钟长鸣。这个办法不错! 实事求是地说,举报本身并不见得都是真实的、准确的,因为也有一些坏人或者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举报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邪恶目的,这就是说,举报也可能冤枉好人。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把举报一棍子打死,弃置一旁不用。从一些经举报后查实的腐败案件来看,举报者大多数是一些事件的知情者甚至当事人,他们了解那些比较隐秘的情况,所以他们更有发言权;不管是良心发现还是“狗咬狗”的原因,反正结果是腐败案件大白于天下,无论怎么说都是好事一桩。 由举报我又很自然地联想到上访。 具有中国特色的信访工作,总体上可能有一定成效,可是其中一些惯常做法,是不是也有改革的必要呢?比如把群众的举报信转来转去,到最后竟然到了被举报人的手里,等待举报者的肯定不是好果子。信访渠道不通,解决不了问题,那老百姓当然就要到上级部门甚至首都北京上访了。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上访者都有一肚子冤情远处诉说,即使诉说了有关部门也不理不睬一推了事,但将心比心,一个人如果没有委屈,怎么可能背乡离井,成年累月千里迢迢地奔波在上访的路上,说餐风露宿一点儿都不为过:大家看一看一些大城市边缘的“上访村”,看一看城市街头地下通道躺着的可怜的人们,还有一些政府机关、新闻单位门口围着的上访人群,有谁能昧着良心痛斥这些人都是无理取闹呢?他们中的不少人,为了上访解决问题,为了讨一个“说法”,甚至失去了工作,甚至家破人亡而无怨无悔,你说这是怎样一种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他们为什么甘愿处于这样悲惨的境地呢?当然,我们不能排除上访人群中有无理取闹者,甚至有偏执狂、精神不正常者,但是那样的人毕竟少之又少。 怎么化解这个难题,需要我们更新观念,不能一味采取堵的办法,那样非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会激化矛盾,形成对立,酿成事端,影响社会稳定。 我认为,鼓励举报腐败现象和其他违法乱纪事件,鼓励新闻媒体曝光,有关部门再借助于这些,切切实实地查处相应的案件,给社会大众至少是举报者一个令人信服的交代,有利于从根源上消除上访成堆的社会现象。 不平则鸣。一般而言,老百姓意见大的地方,肯定是违法乱纪、腐败现象比较严重的地方。无论是切身利益受到侵害还是正义良心看不过去或者别的原因,只要举报的是涉嫌腐败和违法乱纪,有关部门都应该认真对待,认真核查,并给举报人一个交代。否则,那些本来对举报寄予莫大希望的人们,岂不要大失所望,并由失望而加入到上访的行列中去。因此,不善待举报者,就等于把这些人都推向上访之路。切实疏通举报和查处腐败现象的渠道,确确实实有利于减少上访。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