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凊明,别让烈士冷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04日00:02 红网

  清明节即将来临,福建省福州市三山陵园内功名显赫的将军墓前,大多没有鲜花。该陵园负责人说,这些辞世的老将军,主要是亲人和战友来祭拜。随着昔日战友的接连去世,前来祭扫的人越来越少。他呼吁,市民在为亲人扫墓时,别忘了关注这些革命先烈。(4月3日福建《东南快报》)

  无独有偶,最近一段时间来,广东、江苏、四川、山东、江西、云南等地的媒体也
报道了不少“私家墓鲜花成堆,烈士墓寂寥冷清”的消息。四川一家媒体通过问卷形式对百名市民进行随机调查发现,有81%的市民称“从没有想过要去祭扫烈士”。当问及“你不去给烈士扫墓的原因是什么”时,有20%的市民认为扫墓与自己无关。

  中国人在清明节历来有扫墓的传统,为的是缅怀先人、寄托哀思。这既是人之常情,又是传统的敬贤重孝教育形式。烈士们用鲜血和生命为我们筑就了崭新的世界,然而,在清明节时祭奠故去的亲人场面轰轰烈烈,而烈士陵园、英雄纪念馆却相对冷冷清清,这实在是有点说不过去。

  近年来,不少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呼吁,把清明、中秋等
传统节日
确定为法定节假日,并建议在清明开展“公祭”活动。其实,“公祭”并非是代表委员们的突发奇想,现在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开展类似的活动。比如,叙利亚确定每年的5月6日为“烈士节”,这是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而每年的9月2日,则是坦桑尼亚的“哀思节”,每到这一天,国家领导人都要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笔者认为,是否要在清明节里开展“公祭”活动还可以商榷,但经常去看看(特别是清明这样的日子)那些为我们今天幸福生活而捐躯的英烈们,则是完全应当的。

  扫自家墓与扫烈士墓出现冰火两重天现象的背后,不仅反映出国人“重私德、轻公德”的陋习,更折射出我们在教育上的缺失。教育资源集中优化下的精英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不能说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但他们的理想往往是自私和狭窄的,至少说缺乏应有的历史感和感恩意识、忧患意识。“忘记过去,就是背叛历史”。一个小家,延续至今,自有根脉;一个国家,发展至今,更有根脉。自古以来,家与国,国与家,都互为依存的,没有国岂有家?没有先烈的热血,那有今天的生活?

  因此,在倡导开展“八荣八耻”教育的今天,利用清明节为烈士扫墓这种形式,引导我们的国民特别是青年一代铭记我们民族的伤痕、民族的历史,使他们得知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进而增强忧患进取意识,就显得更有意义的多了。

作者:廖建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