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关于中国经济首都的几点思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0日09:43 东方网

  现在,不少国家都有所谓的“经济首都”,这不是一种政治区划的划分,而是人们对一个国家除首都以外某个经济特别发达、而且事实上对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导向起重要或示范作用的城市的一种称谓。

    各国经济首都形成的情况各异,一种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中的科技含量比例的不断增长,以及金融业的发展,原先将首都放在本国经济最发达城市的格
局已有所打破,当国家的首脑机关搬迁出去之后,原先的经济发达城市便自然形成了经济首都的格局,例如印度的德里、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澳大利亚的悉尼、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缅甸的仰光等。另一种是本来就在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不同城市分工,如美国的华盛顿是首都,而纽约则成为经济首都。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为地设立的,某一地区部分国家为了实现经济一体化而形成发展的拳头,建立起了经济首都,例如欧盟的布鲁塞尔,它不仅有欧洲议会和欧盟总部,而且还有统一的欧洲金融中心及发行欧元的欧洲银行,布鲁塞尔也就成为了欧盟的经济首都。

  中国要不要提出甚至设立经济首都?我认为,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经济首都本身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发挥的功能。在现阶段,中国的国民经济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运转非常正常,各项有关经济工作的政策法令均从北京发出,并且不折不扣地得到了贯彻,因此,人为地设立像欧盟布鲁塞尔那样的经济首都肯定没有必要。但是,这并不妨害国内某个城市在实际上发挥一个经济首都的作用。我认为,现阶段中国的经济首都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其经济总量名列中国各省市的前茅。

  第二,必须是现代产业基本齐全,交通(包括海空港口)十分发达的城市。

  第三,必须有发达的金融业。

  第四,必须有强大的经济软实力,尤其是第三产业。

  第五,必须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走向起主导或示范作用。

  第六,必须对较大地区范围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走向有辐射能力。

  第七,必须能代表国家发行货币(人民币),或成为中央银行所在地。

  第八,必须能成为外汇交易中心。

  按照以上这些条件,中国能够有资格被称为经济首都并在实际上发挥经济首都作用的城市就比较少,我以为按现有条件看,最具资格的城市应该是上海和天津。

  上海是中国乃至远东的特大型城市,经济总量较大,现代产业齐全,不仅有传统的工业,而且在信息产业、电子和航天科技方面也发展极快,上海还有发达的金融业(中国人民银行在上海设了第二总部),有发达的

证券业(股市),等等。上海对外的经济辐射作用在长三角地区和全国范围内讲,应该是目前国内几亇最大的城市之一。如果将来称上海为中国的经济首都,我认为是众望所归。

  天津是远东的特大城市之一,在京津唐地区及整个华北地区,它一直执经济、城市现代化之牛耳,2005年天津的财政收入净值达到725.5亿元(北京为919.2亿元),其中保税区和高新区达到151.3亿元,而滨海新区的迅速开发,又加快了天津的发展速度,预计到“十一五”末,全市财政收入将达到1520亿元。天津比上海拥有的另一亇优势是它离北京极近,就在中央政府眼皮底下,它还能就近接受北京的经济、文化辐射。两市间距离近,市郊城市化步伐加快,近年来两市正在日益融合。可以预见,随着北京为了更好地发挥首都的政治、文化作用而将的一些产业转移至津、唐等地,北京与天津的分工将更加明确,北京的许多经济功能将转移到天津,从而使天津在华北地区乃至整亇国家的经济地位将不断加重,天津成为中国的经济首都决非

神话

  上海与天津相比,目前各有不同优势。例如上海的经济总量比天津高,金融业、高新产业更具优势,而天津由于地利位置优势,能与北京经济上相互融合,况且它所在的金三角地区有唐山这样的资源城市,还有山西、内蒙两大资源省区作为后盾,其发展后劲不容小觑。究竟谁有资格能发展成为中国的经济首都,现在尚无法预计。上海的优势是它所在的地区有发达的城市群,如宁、杭、苏、甬、锡、绍、常、通、嘉、湖、扬、镇等,经济总量达,因此,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人大开幕的第二天就亲临上海代表讨论会场发表讲话,要求上海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实现“四个率先”,这是极不寻常之举,说明中央政府对上海寄予极大的希望,而人们心目中经济首都亦大有呼之欲出的迫人形势。

  当然,在现阶段盲目地提出哪个城市命名为经济首都还为之过早,条件肯定还不具备。作为一种过渡性的提法,我认为在目前北京既作为政治首都又作为经济首都、各方面地位都无法撼动的情况下,不妨在经济发达的地区建几个“经济副都”,即在中央政府统一的经济政策法令贯彻、指导之下,让几个发达城市在所在的大区域进行跨行政区划的经济辐射,成为所在地域的经济中心,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相应地提高该辐射源城市的各方面地位。如果按此条件看,上海、天津、广州和重庆都可能成为国家在某一地区的“经济副都”。

  提出经济首都的问题决不意味着搞多中心,而是基于首都常常既要担负全国“政治首领”作用,又要发展经济总量成为经济中心,从而使首都会不堪承负“发展之重”,像北京就存在这种状况,由于长期来注重经济总量的提高,对原先的古都损坏极重,城市环境影响也较大,实践证明,

首钢搬离北京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虽然此举将影响北京经济总量,但却能让北京的发展更加科学。而更重要的是,即使将来中国有了经济首都,北京的全国政治、经济、国防、文化、科技等的中心地位依旧是无法动摇的。


作者:陈云发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