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需要更多的“绿色空间”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3日01:47 新京报 | |||||||||
日前,关于北京的公园门票是否需要免费的问题,引发了争论。围绕着这些争论,让人意识到公园管理上存在为难之处,也体会到市民对更多“绿色空间”的渴望,而矛盾的焦点在于空间不足:北京市人均公园面积不到联合国宜居标准的十分之一,而北京市公园总面积甚至不如美国一座城市的一个公园的面积大。 在一位北京市民的博客上,主人感叹道,“在我生活的这座城市里,高楼林立,而
对此,有建筑专家提醒道,中国正在大规模进行城市化,如果在建设前的规划借鉴西方国家曾经犯的错误,可以少走许多弯路。而在欧洲科学院院士安特·格利博达看来,目前不少中国城市居民开始往郊区迁移,西方国家也曾走过这样一条路。但是,西方市郊的“水泥森林”型社区,留下了许多社会问题。心理学家甚至认为,长期处于枯燥而毫无生气的“水泥森林”中,人们很容易出现紧张和暴力倾向,而这也是年轻人犯罪的诱发因素之一。 一个有亲和力的城市,是应该留出充足的公共“绿色空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绿色空间”是一个城市居民区的灵魂,由于它带给了人们心灵的自由空间,也便在事实上增加了城市和谐的素子,减少了城市生活带给人们的紧张和压抑情绪。这种感受和需要其实是世界性的,在美国,公众现在认为公园和开放空间,几乎比任何其他用途的土地都有价值,购房者更是把自然开放空间、步行道的花园、社区游憩活动中心以及小游园等排在了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的前位。 事实上,成功的公园建设带给城市的往往是多赢的局面:人们的健康水准提升、生活环境优化、工作效率提高,而周边社区也将因此具有更大的环境吸引力和更高的居住品质。不仅如此,社会和谐度也将因此而提升,因为一个(绿化)项目能够成功并且保持持久的活力,必须有社区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积极参与,当居民积极参与到公园绿地的发展中时,最终会产生整洁安全、居民积极使用的开放空间。 在这方面,美国有很好的经验值得借鉴。为了确保公众的参与和支持,“绿色空间”的专业设计师和项目协调者们会利用社区会议、问卷调查以及个人访谈等形式,来引导当地居民加入到开放空间的构想过程,连小学生都成为了他们重要的咨询对象。而这个过程不仅让居民感觉到他们参与了公园的发展,而且也激发了他们对未来公园的珍爱。 数字表明,美国国家公园正式工作人员1.5万人,而参加国家公园管理的志愿者却达8万多人,热情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如此,在公园绿地的维护上,他们还积极推广着多种多样的公众参与形式:青少年学生通过义务劳动的形式支持公园建设,如清除垃圾;科技人员无偿提供技术咨询,为公园建设和管理出谋划策;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公园的管理和建设,提供资金和其他支持。在这个全社会的互动过程中,对自然的亲近,对他人的理解,对社会的责任感,对国家的爱,对自身价值的肯定,都自然而然地涌现了出来,不是教育,胜过教育。 □张国庆(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