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滥用注射是严重的医疗陋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4日01:23 新京报

  医疗上滥用注射是发展中国家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据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这些国家的注射每年人均约为1.5次,其中95%为治疗性注射,病人大都是发热、上呼吸道感染、感冒等小毛病,绝大多数都是不必要的。常用的注射药物有维生素、抗生素、退热药等。这些注射中至少一半是不必要的。我国医疗上普遍滥用“吊水”或“打点滴”,即静脉滴注葡萄糖或糖盐水,内加抗生素、维生素C或激素(常联用
,谑称“三素一汤”),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刊登一篇在美国求医的文章,作者是美国一所医学院的“访问学者”。他因“感冒发热”去医院急诊,“请求给予退烧针和输液”,但“这位严守职责的(华裔)医生回答:‘中国才作这样处理,美国没有退烧针’。”

  与此相对照的是我一次陪同哈佛大学医学教授参观一所乡镇卫生院的经历,当时病房里有十几位病情不重的病人,却大都在“吊水”,其中一位还举着吊瓶走动。美国教授对此大惑不解,问我这些病人生什么病,为什么要静脉滴注?这种医疗文化的差异很值得我们深思。

  滥用注射已成为个体医生乃至大医院“创收”的常规手段,乡村医生的医疗知识也很有限,然而靠“吊水”致富的却不在少数。随着医疗卫生单位要自找财源,滥用“吊水”逐步扩大到城市一些大医院。开始有些医生还不屑与低水平为伍,但病人时有要求,只好趋同从众。例如,给发热的病人滴注抗生素和激素,可以迅速退热,急“功”近利,取悦病人,一举两得,而不顾滥用的危害。

  如今“吊水”已是一种医疗陋习,由于医生滥用,被社会大众所喜好,“吊水”或“打点滴”随之成为流行语,在很多语境下成为就诊或治疗的替代词。有时病人要求“吊水”,医生不给反而被看作是怠慢。不仅发热、感冒要“吊水”,一些人不适、疲劳、胃口不好,也要“吊水”。报载一位年近八十的老妇,在家里一面打

麻将,一面“吊水”,“乐不可支”。

  滥用注射导致注射的不安全。不安全注射不仅可以传播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和

艾滋病,而且引起过埃波拉热和拉萨热(均为病毒性出血热)以及疟疾的暴发。滥用静脉滴注消耗资源,增加医疗费用。滥用注射引起的合并症,造成的健康损失和死亡不在少数。

  减少滥用注射是防止不安全注射的重要途径。首先从大医院做起,严格执行注射给药的适应症,大大减少“吊水”。静脉滴注只限于必需的病人,如口服药物无效、有呕吐、进食困难或意识障碍的病人,以及因急症或病情需要者。基层诊疗机构能够处理的病人中,必须采用静脉滴注的实在不会多。但是,利益驱动,积重难返,要改变十分不易,何况其危害性和严重性尚未被认识。当今很多传媒几乎被不正当的医疗、药品和庸医骗术广告所占据,健康教育不得要领甚至被商品误导,大众得不到正确的医疗卫生常识,医德滑坡,主流医疗系统亦被市场所腐蚀,在这种情况下要减少医疗注射的滥用必须下大力气。

  □祖述宪(安徽医科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