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掉渣”速衰看“土快餐”通病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08:32 国际在线 | |||||||||
作者:马龙生 一年前,第一家“掉渣烧饼”店出现在武汉。随即,“掉渣烧饼”以几何裂变的速度迅速遍布全国。但是,突然红遍大街小巷的掉渣烧饼正在迅速由盛转衰,此前店门口排长队买烧饼的场面已难再觅。有媒体在对此现象现行调查采访之后发出追问:是什么原因让掉渣烧饼的市场生命力如此短暂?
受“土掉渣”烧饼风靡全国的感染,笔者特意花了2.5元的“统一售价”买了一个,想尝尝它到底是什么味道。号称“中国匹萨”的这张饼,敷上的肉馅少得几乎可以忽略,干硬的死面饼子,如果没有那一点辣味的刺激,吃下去还真有些费力。女儿吃了一口就说,这和她在另一家店买的“掉渣饼”差别很大,那一家的饼拿起来肉馅就会往下掉,是真正的“掉渣”,而这个显然差多了。 拿起来肉馅往下掉,是不是就该是“土掉渣”的唯一标准,笔者不敢确定。但是,同为“土掉渣”加盟店,其产品标准不统一,却是显而易见的。也许,正是这个“不统一”,可以从现象上回答“什么原因让掉渣烧饼市场生命力如此短暂”的问题。 十几年前,某品牌洋快餐刚刚风靡时,我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吃了第一次。只这一次,就让她永远地记住了这个品牌。直到如今长大成人,依然将其作为快餐的首选。这第一次,她在加盟店不仅尝到了与中式食品完全不一样的口味,而且精神上也获了一次“大餐”——店里设了一个小小的舞台,专门让孩子上台展示自己的才艺;店里有专人组织孩子唱歌跳舞,玩乐游戏;店里专门为孩子们备下了价值不高、但充满情趣的小小礼物……统一进料、统一加工、统一口味、统一店标、统一加盟……诸多“统一”,再加上统一把目光瞄向孩子这一巨大的潜在市场,让品牌“先入为主”地进入孩子的消费意识中,人家的品牌凭什么不“火”?反观我们的土快餐,进料时“检到篮里就是菜”,标准不细;生产时全凭手感,一人一味;店标等标识物不规范、不统一;加盟渠道、方式五花八门;没有市场开发战略,抢即时市场的多,铺长久之路的少……如此这般,土快餐又凭什么持久“火”下去? 迅速获得大众青睐的特色民族小吃,从出现、火爆到走向衰落,只有短短几个月。通过“土掉渣”传递给我们的,是生产没有统一标准、品牌缺少文化内涵、推广太过急功近利。归根到底,还是社会中弥漫的一股挥之难去的浮躁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