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在江湖 价不由己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4月19日10:16 南方网 | |||||||||
中华工商时报网络版 王义伟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国人耳熟能详的黑道用语。说它是黑道用语,主要是因为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表达的是一个人被迫做了坏事或者入了黑道之后,还有那么一点点良心发现的辩解之意。当然,从另外一个角度讲,一个人一旦上了贼船,要想摆脱黑恶势力的控制重新做人,是很难的,所以只能以一句“身不由己”为自己解嘲。
如果中国的房子是有灵性的物品,笔者相信它们在此时此刻,也会发出同样的慨叹:唉,房在江湖,价不由己呀! 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通过这两年房地产市场的大辩论、大争论、大揭发、大批判,越来越多的人包括笔者看到了、了解到了房地产背后些许内幕的影子。虽然这些内幕的影子只是冰山一角,但也足以让笔者相信,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掺杂着很浓厚的江湖色彩,中国的房地产经济,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江湖经济。 这种江湖经济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几乎无处不在的权钱交易。 笔者曾经听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就是某个房地产公司的公关人员,要在一个春节期间,将上百万元的费用花出去,结果,夜夜笙歌让这位公关人员差点累趴下。另一个类似的故事,是一位刚从学校毕业的大学生,因为分配到了与房地产有关的部门,第一次索贿就毫不客气地要了二十万,开发商乖乖呈上。这样的故事,笔者听到了不少。 业内人士总结说,在开发一个项目之前,开发商至少要取得5个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许可证”、“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仅仅这5个证,就要盖二十几个公章,涉及到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房屋管理、国土资源、工商管理、税务、建设、交通、环保、节能、卫生等诸多部门。所有的部门,都要烧香磕头,否则,一个环节照顾不周,开发项目被勒令停工,损失可就大了。 因此,所有的房地产开发公司,都有专人负责与这些部门的人打交道。逢年过节,负责公关的人会列出长长的需要打点的部门和人员的名单。这样的名单,打印成纸,其长度超过了藏族人民用以表达敬意的哈达。 像哈达一样长的名单并不是最重要的,与地方政府甚至更高一级政府领导的关系,才是关键。已经被处理过的高级官员中,我们知道的就有原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和原人大副委员长成克杰。如果说一些政府部门的小官是“小鬼”,那么,成克杰这样的高官就是“阎王”了。俗语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说虽这么说,阎王好见,送上的钱财也应该很有分量;小鬼难缠,小钱也就打发了。 这种无处不在的权钱交易,已经有专家总结为“雁过拔毛式的腐败”。这就是房地产江湖。这个江湖的面积有多大,水有多深,已经有好事者算了个大概。 有人计算过,在2004年房价暴涨过程中,有数百亿元资金去向不明。有经济学家估计,在房地产的总销售额当中,非正常流失占5%-10%。如果把非正常流失算作权钱交易的成本,2004年商品房销售额为10375亿元,那么,这个成本大约在500亿-1000亿元左右。 500亿到1000亿,这是一个什么概念?笔者不知道这样一个庞大的金钱数字里面,有多少人涉足其中,但是有一点完全可以肯定,这笔纵横全国的巨款,足以让很多很多的官员,由白变黑,发出“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叹。 既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理所当然的,就是“房在江湖,价不由己”了。 所以,当媒体和社会舆论一再追问房屋的成本到底是多少的时候,不少开发商吞吞吐吐、欲说还休。 而面对民众的愤怒,几乎所有的地方政府,都是不温不火,甚至,各方面的信息都显示,面对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很多地方政府都在小心翼翼地保护着本地的房地产市场,不让房价下滑。 这种保护,是出于本地经济发展的需要,还是潜在的江湖规则在起作用,只有天知道了。 房地产市场去除江湖色彩,回归市场经济本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编辑:付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