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报:改变习惯从使用“一卡通”做起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1日02:03 竞报 | |||||||||
昨日,在北京“服役”了69年的纸质公交月票正式退出历史舞台,由“一卡通”IC卡取而代之,尽管有关方面事先做了不少预防措施:比如有7000名志愿者忙碌于公交站台维持秩序、交管部门启动三级指挥疏导预案、部分站点暂行站下刷卡……因上车缓慢所带来的交通拥堵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究其原因,除了市民初次使用“一卡通”不熟练等因素之外,更多应归于我们长期以来的一些不良乘车习惯。
比如,过去我们乘坐公共汽车从来都没有排队的习惯,车一来即多个车门一哄而上,车到站则一哄而下。“一卡通”应用之后,要求乘客前门上车,后门下车,依次刷卡;再比如,以前公交车只要一停车,乘客就可以向上挤,现在,在某些站点则需要定点上车,排队等候。 现在看来,“一卡通”在为乘客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考验市民的乘车习惯及乘车道德。 北京乃至中国的所有大城市的公交车拥挤,上下车不排队这一状况由来已久,成为都市一景,百姓也早已习以为常。人们普遍的理解是社会还不够发达,公交运力有限,而乘客众多,通勤一族时间又紧,不挤不行啊。别看人家国外乘车都排队,那是因为人家坐公交车的人少,不怕上去没座儿……这话说的有道理,但在国外可不单是上下车排队,那些很拥挤的地方,比如邮局里,老外们也是秩序井然,依次排队,这恐怕就不是简单的资源贫富所能解释。 说到底,还是文明礼仪的问题。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祖国越来越强盛,人民越来越富裕,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我想,要改变不排队的陋习应该是多数市民的心愿。但这一心愿却很难水到渠成般地一蹴而就。它需要一个契机,能够使所有乘客一起尝试排队上车的方式———5月10日,公交“一卡通”的使用成了这一契机的开门钥匙。 乘车排队,其实不单单是一个文明礼仪的问题,它关乎国民的生存态度。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历了举世罕见、狂飙突进的长足进步,对于国民来说,长期的感受是忙碌与紧迫,长期追求的是速度与效率,这体现在乘车上,就是“拥”与“挤”,这是转型国家的共同特色。眼看近30年已过,中国已进步很多,北京等大城市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种情况下,国民心态是否应该稍作改变?我们是不是应该活得更平和,生活得更均衡?答案是肯定的。 开始习惯排队吧,少一点抱怨,多一点等待,人与人互相礼让,让我们生活得更平和,就从使用公交“一卡通”开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