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铁鹰:公路“三乱”何以屡禁不绝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3日10:06 浙江在线 | |||||||||
去年以来,陕西省潼关县工商局却利用这一“风水宝地”,大发横财。他们多次在连霍高速陕西潼关收费站处,强行对入境的货车进行拦截,以货物有质量问题为由进行罚款,数额一般都在万元以上,而且不出具任何凭证,不少车主把潼关戏称为“鬼门关”。河南省巩义市一车主张建勋,因在过潼关时被工商人员非法罚款2.7万元后,不堪重负,回家后竟服毒自尽。(5月22日《河南商报》)
一个县的工商局竟然高速公路拦车收费,没有交警的配合,这费怕是收不上来;收了费不开票或者多罚少开,这又是公然地违法行政。所以,陕西省潼关县的乱收费绝不仅仅是行风问题,估计顺着乱收费这条线查下去,会查出一个“窝案”。但我这里要说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公路“三乱”治理整顿了这么多年,可依然不见绝迹,有的地方甚至还相当严重。我觉得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执罚行政”作怪。一些地方,为了弥补财政不足,便让有执法权的行政部门自己动手解决,罚的款一部分上缴财政,另一部分作为奖励返还给执“罚”单位。这样做,既缓解了财政压力,又增加了“收入”。为了调动“执罚”的积极性,不仅每年的罚款的任务水涨船高,而且每个执“罚”单位将罚款任务分解到科室和个人。而罚款的“潜力”不是无限可挖的,当罚款的任务超出正常的承受阈值后,执“罚”者便会铤而走险,任意扩大罚款途径,“创新”罚款方法。 二是公路罚款是效益最好、执罚最省力的罚款途径。相对于其它罚款途径来说,到公路上执“罚”,将外地车辆和司机作为罚款的对象,风险小,罚款入库快。外地司机人生地不熟,一般不敢争辩,而且没有人为其说情,罚款时不用有那么多顾虑。外地车辆都急着赶路,不愿为罚款耽误生意,所以,都会“花钱消灾”。 三是对外地车辆和司机罚款“额外收入”来得方便。几乎所有的公路“三乱”都有贪污受贿相伴,因为面对外地司机的逆来顺受,执“罚”者多罚少开票甚至不开票的“勇气”会大增,而罚款中的“讨价还价”又让许多司机选择了“开不开票无所谓,少罚就行”。正是因为在公路上罚款可以得“外快”,所以,不少执“罚”者都更乐意到公路上罚款,为了“公平”,一些单位甚至让执“罚”者轮流到公路上罚款,以使单位内部“个人收入差距不至过大”。 所以,公路“三乱”不只是一个行风问题,而是往往与违法犯罪相联的问题,如果只靠纠风办明查暗访,或者有人举报就查一查,没人举报谁也不过问,那“三乱”永不会绝迹。因为“三乱”这块臭豆腐对一些执“罚”者的吸引力太大。 作者: 张铁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