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外来民工医保覆盖深圳的意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02:03 东方早报 | |||||||||
5月2日全文公布的《深圳市外来民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令我们深有感触的不在于“办法”属于国内第一个,而在于“办法”所主张的人本理念、破题的决断、覆盖的范围、条目的明细化、可操作性,以及每个稍有点文化的外来民工均能拿着“办法”对号入座,清晰把握个人就医时所能确保的具体保障底线和边界。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颁发《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为“四十条
深圳的“办法”推出及时还在其次,更可取的是另有三条:其一,强调全覆盖,二产、三产领域的外来民工皆纳入医保范围;其二,实事求是,不苛求于保障标准,先主张人人有份;其三,缴费标准一刀切,民工不论工作性质和薪酬高低,一律每人每月缴费4元,企业或雇主缴8元,每人每月合计缴费12元。在缴费标准上,深圳显然用平均取代复杂的缴费等级,借助一刀切来确保缴费的可操作性和受益面。 深圳此前已部分推行外来民工合作医疗制度,此次颁行的“办法”将自愿性质的“合作医疗”升格为强制性质的“医疗保险”,使企业、社会、地方政府对外来民工基本医保所承担的“义务软约束”上升为“责任硬约束”。思路的变化不只反映为观念更新,更着重于制度创新。 每人每月总额12元的交费能否在特殊情况下支撑外来民工医保专项基金的正常运作?不必担心,深圳市政府在“办法”中明确,若出现入不敷出的状况,基金缺口由市级财政托底。这一条很重要,既系地方政府施政理念之改观,又系地方公共财政制度建设的有益尝试。解决外来民工基本医保的问题,关键靠思想观念和执政理念的变化。许多地方在此问题上的敷衍、推诿甚至不予理会,通常有两条冠冕堂皇的理由:一是城市(镇)市民的基本医保都难以大面积覆盖,哪有可能考虑外来民工的医保。简言之,钱从哪里来?基金一旦“吃空”由谁来托底?二是普遍的外来民工医保一经推开,企业成本势必上升,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怎么办?然而,深圳的实践证明,上述两条担心基本属于多余。 深圳在正式颁行“办法”前先有一年的试点。每人每月12元缴费积累,外加门诊报销75%,住院报销60%,用药1200种等三个约束条件,基金不但未出现缺口反倒略有节余,基本实现了基金良性循环使用,这中间的奥妙关键在于医保标准的设定契合基金的支付能力。还有,参加试点企业负担不升反降。此前,深圳部分企业已被强制参加外来民工“大病医保”,企业得为员工缴纳每人每月26元的医保费用。改由全覆盖形式包括门诊和“小病”在内的“新医保”后,企业为员工缴费降至每人每月8元。在这里,政府借助于参保基数的扩大来确保基金总额的大幅增加。在现有国情下,部分人的医保高待遇和多数人的医保低待遇直至“无待遇”一直是个难解之结。在外来民工群体内部,上述问题同样存在。深圳的做法用“低标准”换取“全覆盖”,显然属于务实和明智的操作套路。 深圳已经着手破题,其前期的试点经验表明,外来民工普遍而基本的医保待遇之落实,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能力大小并无直接关联。也与增加企业负担影响招商引资的担心无涉。只与地方政府是否真心落实科学发展观,寻求本地区社会和谐的决心和态度密切相关。深圳大约有700万外来民工,今年的医保覆盖面是300万人。我们希望深圳市政府切实兑现承诺,并将经验加以总结,以供更多地区采纳和效仿。 早报首席评论员 鲁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