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赵华军:莫让个人承受的不公演变成仇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5日03:32 新京报

  4月19日上午,在四川省德阳市工商局,一个手持双枪的歹徒开枪伤人后劫车潜逃,最终被警方合围,举枪自尽。从歹徒周俊留下的日记来看,他在公务员考试时成绩排在第一却被别人挤掉;在印刷厂工作时因为自己的平民身份得到不公平的待遇,想争取一下自己吃新鲜菜的“权利”却因受辱打架而被开除。他对自己遭遇的一系列“不公”长期痛苦,可又无法释放,警方推断其犯罪动机是对社会的极端仇视,此番行为极可能是伺机报复。(《中国青年报》5月20日)

因为自身的痛苦无法释放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报复社会,侵害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公理和法律所不容。但从这个极端事例来看,我们应该意识到社会的不公已经给社会带来了伤害。如果说潜规则的力量暂时是难以根除的,但我们至少应该尽力让这种不公所带来的伤害能够减小或消解,不应让它演变成对社会的仇恨。

  首先,应该充分估计到社会的转型可能引发诸多的社会矛盾和不公。在法制还不健全、社会透明度还不够的情况下,这种矛盾背后带来的不公,对个人和家庭来说就是利益攸关的大事。中央提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就是要求地方政府必须关注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心老百姓的公平和正义是不是可以实现。只有公平和正义可以实现,人们才会感受到真实的平等和幸福。所以,我们应正视现实存在的某些不公,而且要尽可能地缩小和去除这种不公,这是政府本身的责任。

  其次,在减少不公的同时,我们应该建立一套高效和负责的申诉救济机制。最初的公平没有能够实现,人们往往会寄希望于下一次,希望有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以实现自己心中的公正。但是如果一个人屡次对公平失望,他就很难建立起对社会的信任了。此时唯一能够挽回信任的就是申诉救济机制。在周俊的事例里,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了

公务员考试,可是名额却被一个干部子弟顶替了。他申诉了,可“怎么申诉都没有用”。这种申诉救济机制的缺位和无能,实际上又给受害人的伤口撒了一把盐。权利依赖于救济,公正的实现也依赖于救济。人们通常说,“还我一个公道”,正是渴望救济机制能够发挥作用,保障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再次,社会应该关注“不公”现象,建立一种受害者情感的宣泄渠道,并给予关心、疏导和帮助。周俊由一个值得同情的受害者变成一个仇恨社会、危害社会的歹人,尽管他触犯了国家刑法,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在其情感和心理受到严重挫折,对社会不满怀恨在心的过程中,社会对此也是漠视的。他的心理调节出了问题,走上了极端的道路,但说到底是他沉积多年的心理压力无处释放。如果他的家人能够给他合理的劝说,或者引导他走向别的路,他就不会“太偏激”;如果社会(如当地的亲友邻居、居委会或政府)能够及早发现苗头,给他一定的关心和疏导,他也不会走上绝路。一个人的自我心理调节通常深刻地受到生活环境影响,对怨气的关心、疏导得越早,效果就会越好。

  我们的目标在于努力破除潜规则,建立一个公正、透明和开放的社会。但是就目前来说,我们应该努力减少不公,并谨防因为不公的累积而演变成对社会的仇恨。

  因为当不公一旦变成仇恨,也就变成了正义与和谐的敌人了。

  □赵华军(中国社会科学院硕士生)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