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志坚:“上厕难”触动城市发展神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28日00:08 红网 | |||||||||
“十五”期间,我国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可是,“上厕所难”的呼声却在一些城市逐渐高涨,如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出租车司机、观光者、购物者、外出办事人员反映,在城市的繁华地区,想“方便”时感觉仍不方便。(5月26日 人民网) “上厕”,这是所有人不可回避的生理问题,有资料显示,一个正常人平均每天使用厕所6至8次。因而,公共厕所也就成了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体现人类文明和健康
显然,“上厕难”触动了城市发展神经。近几年来,城市的变化翻天覆地、日新月异,一座座高楼、一幢幢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为城市增色无限。然而,与这种豪华、繁荣极不相衬的就是公共厕所的日趋萎缩,以致于“上厕所难”呼声又渐高涨。 事实上,“上厕难”已成为许多地方制约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去年3月,北京市社会心理研究所对此进行了问卷调查,80%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上公厕难。而此前曾有媒体披露,在深圳市出现了月薪8000元的专职导厕员。 有人将“上厕难”概括为四种因素,一是公厕逐年减少;二是没有指引标识,找不着;三是只拆不建;四是政策执行不到位。这种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表象,而至关重要的原因还是城市管理者的一种发展理念问题,即是不是真正将群众利益摆在了城市发展的首位。 公厕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也影响到城市形象和社会风气,但更反映了管理者的执政理念。毫不置疑,时下许多的决策者在浮躁政绩观和逐利思想的支配下,重视城市大、亮、靓、美等标志性建筑的建设,而忽视对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且不起眼的公共设施的投入。既使是重视了,也是追求外表上的哗众取宠,城市“豪华公厕”并不鲜见,可要不是“铁将军把门”就是收费昂贵,成了地道的摆设而毫无实质意义。 其实,解决群众“上厕难”,不但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衡量市民“幸福指数”的重要标志。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就理应将这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真正地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作者:陆志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