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渔:博士后是政府施政的异己力量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15:58 国际在线 | |||||||||
作者:张若渔 5月17日起,10名北京大学博士后到北京丰台区政府所属部门,开始为期一周的挂职锻炼。如果考核合格,他们当中的部分人,可能由科研人员转型至官员。对此,有专家明确表示,博士后当官是巨大的浪费。一场争论由此而起。(见《新京报》5月30日)
纵观整个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博士后们和丰台区政府对于这种“学官联姻”都是乐观其成的,“双赢”共识显而易见。可有些专家“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讥诮态度,却把这件几乎无需争论的事情,引入了一场争议漩涡。 持反对意见的专家给出的理由是,“博士后当官是巨大的浪费”。在我看来,这种似是而非的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因为,它先验地假定了政府部门是一个吞噬人才、解构知识的“黑洞”,同时,它也粗暴的泯灭了博士后们作为一个主体性和精神性存在所具有的力量。在此,有些专家似乎成了阅尽时空之纬的“先知”,以自以为正义的名义,对博士后们和丰台区政府进行了“缺席审判”。 “博士后当官是巨大浪费”的言下之意似乎是,政府管理并不需要高学历的人才,“中人以上足议曲直”。事实上,即便是在丰台区政府内部也不乏这样的声音:“我们的工作本科生足够了,根本用不着博士后”。如此看来,专家反对声音的背后确实有着其生成的土壤。但,凡此种种言论,无不是把政府管理部门看成是一个坚硬无比的容器——既不能伸展,也不能缩小。更可怕的是,有些人已经在思想上完全固化了这种坚硬容器的“容积”,任何试图打破这种平衡的努力,都会被当成异己力量而驱逐之。 显然,对政府“容积”的顽固坚守,势必扼杀政府管理行为的勃勃生机,以及发展进步的无限可能性。据此,我们不能不悲观的预计,如果有些人把政府这个“水桶”的最底的一块木板当成一个衡量人才进出的标准,那政府施政行为将陷入死水一潭的境地,变得毫无生机与活力。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远的目光,当下的事情也必然是一地鸡毛。 “反智主义”的流行永远是一件可怕的事。然而,不管“反智主义”如何甚嚣尘上,本身作为“智慧化身”的专家们是断不能反躬自戕的,更不能以专家的强势身份在涉及公共利益的层面上助长“反智主义”的流行。否则,不仅知识的力量被瓦解殆尽,公共利益的损失更是难以计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