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晓:慢慢地告别人世也是一种幸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9:21 国际在线 | |||||||||
网友:乔晓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人得了癌症,当医生告诉他时,他却平静地说,我很感谢上帝让我得了癌症。医生非常吃惊。老人说,到了我这个年纪,死亡就是我的邻居了,随时都可能来敲我的门。如果我得了脑溢血或是心肌梗死,我很可能一句话也来不及说就死了,那样我的亲人接受起来该多么困难。现在,我得了癌症,我有很充足的时间能和亲人告别。
让死亡变得可以接受,让自己少些遗憾,让生命更多一点掌握在手中的安然,同样的故事如今有了一个真实的版本。移居新西兰的香港人成涛,两月前被诊断出结肠癌晚期,医生告知39岁的他只有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近日他在“色影无忌”论坛发帖,向网友征询举办“追悼会”的好建议,说他想提前听听“悼词”。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喜欢黑纱,不再喜欢哀乐,但似乎还没听过有人要提前征询悼词。该帖的点击率已经超过2万人次,回帖近千条,但却没有任何人提供关于追悼会的任何建议,毕竟人们还有着太多关于生死的禁忌与善意。该帖可以向网友和更多的人传达“生何喜,死何忧”的讯息,但真要提前写好悼词,古今中外大概也只有他本人才敢动笔了。 晋朝名士刘伶“常乘鹿车,携一壶酒,使人荷锸随之,云‘死便掘地以埋’”,行为艺术式地展现了他的“悼词”。真正勘破生死关的陶渊明,则更以诙谐的口吻写下挽歌诗。今人季羡林先生常引用陶渊明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表示自己绝不怕死,也绝不抢先加塞,可爱至极。而尤为今人所乐道者,或许要数启功先生自撰的墓志铭了吧。 这样自撰的墓志铭,在国外似乎更加幽默诙谐。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著名科幻小说家威尔斯:“上帝将要毁灭人类——我警告过你们。”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一定会发生的。”司汤达:“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而令人拍案者无疑要数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了,上面只有三个数字“37,22,35”,正是其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她用数字将自己十分钟爱的形体永久记录了下来。 对于预知的死亡,有人将其比作一架就要失事的飞机。当你正渐渐地感觉到了死亡,就像你感觉到自己一点点慢慢变老的时候,你将如何去安置这段赴死的时光?当你从空中小姐那里领过纸和笔,你将写下怎样的遗言?又将把这宝贵的遗言留给谁?你能像接受生之顺畅那样,平静地接受死之坠落吗? 来源:南方报业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