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生:杨氏“受贿逻辑”凸显了官场“显规则”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08:18 东方网 | |||||||||
日前,安徽省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宿州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杨哲信腐败案做出一审判决,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2年,以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判处其有期徒刑3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4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没收其个人财产15万元,追缴其非法所得96.8万元。(6月18日《青年时报》) 相对于动辄受贿几百万、上千万的腐败大鳄来说,涉嫌受贿98.4万元的杨哲信算是
对于杨氏的“受贿逻辑”,不少人认为这是在“狡辩”,是在“强词夺理”,连杨哲信自己也知道,这样的“托词”只不过是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一块“遮羞布”罢了。我们在对这几近弱智的“腐败逻辑”嗤之以鼻、口诛笔伐的同时,切不可忽视社会对杨氏这种“受贿逻辑”的心理趋同,更要解读这种荒唐的“受贿逻辑”的“画外音”。事实上,杨哲信的“逻辑”一点都不惊人,它只不过是暗合了当下某种不容回避的现实而已。 画外音一:关于受贿金额。据检察机关查证,杨哲信在砀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灵璧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宿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4年时间228次收取了98人的98万余元。乍一看,杨受贿次数十分惊人,但你用228次除一下98万,每次也就四千挂点零,再去掉几笔大数目,很可能有时一笔“礼金”只有一两千元。为何如此,因为杨哲信并不是某些人“投资”的关键人物,他的“建议权”也就值这个价。那些在杨哲信身上下注三五千的“买官人”,在可以决定他们仕途的人身上,绝对就不是这样“小气”了。此说可以从前不久媒体曝光的山西翼城县委书记武保安动辄十万元卖一个局长的新闻中得到印证。 画外音二:关于受贿时间。杨哲信先后“心安理得”地收受了98人及有关单位贿送的财物达98万余元,其中绝大部分受贿都完成于中秋节、春节这一特定的腐败“黄金段”。现实生活中,有的官员平时没有机会与领导套近乎,节日走访名正言顺;有的官员平时收受下属礼金心存顾虑,可节日在家中接受馈赠就显得心安理得。行贿者把节日当成了“润滑剂”,受贿者把节日当成了“增肥剂”。看看逢年过节城市里突然多出的挂外地车牌的公车,公众心知肚明,“节日腐败”已成了一种“潜规则”。 画外音三:关于礼尚往来。杨哲信认为跟别人交往,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收钱是“不想把关系搞得太僵”。有意思的是,当审判的法官问杨哲信:“既然是礼尚往来,别人送你钱,你送过钱给别人吗?”“没有。”“如果只有别人送钱给你,还叫什么礼尚往来!”杨哲信无言以答。在贪欲的支配下,贪官对于“礼尚往来”的理解是多么偏颇和荒唐。人们不禁要问,如果你杨哲信不在组织部副部长的位置上,会有那么多人送钱给你吗? 画外音四:关于看望领导。在公诉机关讯问“为什么这些人要给你送钱”时,杨哲信数次提到:“各单位‘一把手’逢年过节去看望领导是‘规矩’,也是惯例。每年一到节日,灵璧县各局、各乡镇的领导,都会过来看望自己,不收不行。”这是典型的跑官要官,说明“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只跑不送,平级调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并非空穴来风,成了公开的“秘密”。 解读一下杨氏“受贿逻辑”的“画外音”,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当前反腐斗争的新动向。事实上,“受贿逻辑”便是一封绝好的举报信,有关部门不妨“顺藤摸瓜”,在捞取“小虾”的同时捕到更多的腐败“大鳄”。它同时也警示我们,遏制“节日腐败”,惩治跑官要官,再也不能周而复始地发文件、下禁令、发短信了,如果不构建制度性防腐体系,只打雷不下雨,那么,让人大跌眼镜的“受贿逻辑”还会出现新的版本。 作者:高福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