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舟:正义斗士不应只余堂吉诃德式悲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04:04 山西晚报 | |||||||||
[新闻回放]据本报昨日报道:直到最近,安徽省妇联“春蕾计划”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才得知,两年多来坚持每个月来这里为失学女童捐资千余元至数千元不等的那个人并不叫李存田,也不是教师。他的真名叫张曙,是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诊内科主任医师,所捐款项都是他每个月的药品回扣。 这是一个坚守高尚情操和医疗道德的“正义斗士”,但在很多人眼里,他却是一个
十年中,多次向有关部门和媒体举报医药回扣内幕,不是不了了之就是石沉大海。在无奈和失望之下,这位正义的医生最终选择了一条另类的“抗争之路”———将自己所得到医药回扣全部用化名捐赠给公益事业。用他自己的话说,这种不义之财与其让它流失,不如造福社会。 一个具有良知和勇气的公民以其所坚守的正义,与一个群体所默认遵从的利益价值观相对抗,结果可想而知。但如果有制度和公权力的支持,这种微薄的正义力量就会变得强大。然而,从这位医生的举报抗争经历来看,从无数个为正义而呐喊的公民的遭遇来看,制度和公权力对于公民个体正义行为的支持是相当令人遗憾的。制度的不作为,直接导致了正义斗士们一一成为被社会所“抛弃”的“堂吉诃德”。 在塞万提斯的笔下,世俗价值将怀有正义理想价值的堂吉诃德被“招安”了,堂吉诃德临终前“悔过了”。这不仅是一个理想卫道士的死亡,同时也代表着一种价值观的绝迹,堂吉诃德成了英雄主义的回光返照。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正义斗士尽管面临艰难和挫折,但他们仍然在独立特行地坚持着。不过,让人心存忧虑的是,如果仅凭正义斗士的孤军作战,公权力和制度一直袖手旁观,他们还能走多远?只余下堂吉诃德式悲怆。 陈一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