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胜春:慎谈“银行乱收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08:36 新京报

  6月22日,《新京报》刊发了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银行乱收费源于市场化不彻底》一文,笔者认为其中有值得商榷之处。

  6月22日,《新京报》刊发了著名经济学家梁小民教授《银行乱收费源于市场化不彻底》一文,笔者认为其中有值得商榷之处。

  从1984年起步,我国的银行业改革虽然步履蹒跚,但却也是稳步向前。时至今日,四大国有银行已经有三家完成股份制改造,其中中行和建行都已经在境外上市。除了四大行,我们还建立了包括13家股份制商业银行、11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多家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以及一部分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加快市场化、商业化、企业化改造的过程中,国内的银行业根据自己的成本、投入、提供的服务项目设计了一些收费项目,并制订了相应的收费标准,这明明是合情合理的经营活动,怎么能谈得上是乱收费呢?不知道梁教授文中所指的这个“乱”是相对什么标准来说的,不知道银行什么收费、什么不收费才叫不乱呢?

  其实,收费多少,收什么费,并不总是与垄断相关。该文和许多批评者一样,认为银行的收费行为源于“垄断”,源于“缺乏竞争“。但这种批评却有无的放矢之嫌。

  十年前,工农中建四大行在资产、存款、贷款等经营指标上,占据国内银行业80%以上,是较为典型的寡头垄断。而目前,此四行所占比重已经只有50%多一点了,甚至一些指标已经不到一半。这说明垄断正在被打破,较为充分的竞争格局正在形成。谁能用垄断理论解释,占有80%的市场份额时不收费,占到50%的市场份额时却要收费了。

  收费是由垄断造成的吗?

  要说竞争,可能谁都认为外资银行的竞争程度是最强的。但外资银行也是最早开始收费,收费标准也相对较高的。当然这些银行也有免费服务,但这些服务只在你是他们的优质客户、能为外资银行创造更大的价值时才会出现。“大客户不需要排队,排队一定是小客户的事情”,这就是花旗银行的服务理念。如果仅从垄断还是竞争的角度来解释收费,竞争充分的外资银行为什么比中资银行更敢收费,也更能收费呢?

  其实从收费本身讲,它对于银行的作用是多重的。

  首先是可以弥补经营成本。

  随着银行经营电子化、网络化进程的加速,银行的每一个新产品、新服务都意味着大量的投入和新设备、新软件的增加。交行和建行2005年的新设备增加金额分别为18亿和24亿。如此巨大的投入,如果不能靠收费来弥补,必然会增大银行信贷业务的压力。其次,收费还可以减少系统资源的占用。在目前银行发出的卡折中,有大量的“睡眠卡/折”,这些卡折的存在一方面占用大量银行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另一方面又不可能为银行创造效益。收费可以推动这些卡折的主人对自己的卡折进行清理、归并,从而降低银行系统资源的占用。而占用的减少,又可以提高系统运行效率,为其他客户提供快捷的服务。

  此外,收费还可以遴选客户。没有一家银行可以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这是银行营销中的基本理念。相应地,对某一类具体客户也不是任何一家银行都适合。所以无论是银行,还是客户,都有一个“选择合适”的问题。适当的收费,可以使“非客户”离开,这其实有助于消费者选择适合自己的银行,也有助于银行选择适合自己的客户。该文认为“银行的‘道’就是通过提高效率,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来赚钱”。但如果不允许收费,银行就没有办法赚钱,银行怎么会、又怎么能去提高效率呢?中国的银行并不是不害怕得罪客户,而是不害怕得罪非客户,因为“来的并不都是客”。

  文章还呼吁监管部门的干预,我看这是大可不必的。因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形态就是波动。现在各家银行都进行股份制改造,也都正忙着上市。除了面对客户,更要面对股东,如何为股东创造更大的价值将是上市公司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一家银行的收费行为得罪了客户,客户纷纷离去,那这家银行就不可能创造出令股东满意的利润,银行的经营策略自然会调整。监管层切不可贸然出手,去干预银行的经营活动。因为这种越位活动给政府、给监管部门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太多太多了。

  □王胜春(中央财经大学教授)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