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洪巧俊:基层“跑项目”为何刮起“大跃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9:07 光明网

  作者:洪巧俊

  有一种“风”刮了几十年,至今还在刮,且愈刮愈烈,犹如“大跃进”。这种“风”就是“跑项目”之风。近年来,由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的支持“三农”资金数量不断增长,基层就更加热衷于“跑项目”。新华社记者在河南豫南采访时,一位镇党委书记给记者算了一笔帐,2005年,全镇财政收入600多万元,其中用于支持农村公益事业的只有60万元,而跑
下来的各种项目款则达1600多万元。他说,现在,县、乡注意力都集中在国家的政策项目上,大家比着多跑项目,多要钱(2006年6月27日新华网)。

  据报道,目前中央政府直接分配与管理支农投资的部门有16个之多,这些资金指标又分别下拨给各省所属系统的厅、局、办,形成逐级分配的格局。“管钱”部门重资金分配,轻资金管理,加之财政支农项目审批制度公开化、科学化不够,助长了基层跑资金、要项目之风。但笔者认为,“政绩工程”、地方党政干部的严重“项目情结”却是主要原因。“谁拿到项目算谁的本事。”某县在全县三级干部的千人大会上,县主要领导号召县乡村三级都要“抓项目”。会议提出:“抓项目就是抓发展,坚持项目统揽不动摇。”会议要求,各乡镇、县各职能部门都要积极与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沟通,争取上级支持,努力让县里更多的项目报上名、排上队、进规划,力争获得政策性项目资金较上年增长10%以上。在大会上,县领导还向一些乡镇、县直机关颁发了“争取上级资金奖”(2006年第7期《半月谈》)。

  有的地方还专门出台奖惩措施,根据拉来的资金额度按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其实这种“大跃进”式的跑项目之风,决非是少数地方。如今在基层,谁跑的项目多、资金大,谁就能得到重用和提拔。“跑项目、争资金”已经成地方政府及各部门的一项常规性工作要求和举措,成为地方对各级干部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有的还成为衡量一个干部的能力、才干甚至能否提拔重用的重要依据。而一些不善于或不热衷于“跑项目、争资金”的地方或干部很被上级领导瞧不起,甚至被指责为“不叫不到,不给不要”。这就难怪有人会说:“跑项目是一条出政绩的捷径,因为项目的投资建设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谁拉回了项目谁就是领导心目中的‘能人’。”

  “项目依赖”思想,不仅使应该得到支农资金的地方没有得到,而且严重损害了干部提拔的公正性。沾着“项目”工作热情就高,而找不着关系,跑不到项目的基层干部就可能失去工作热情。这种现象极大地干扰和影响了基层正常工作的运转。

  争项目、争资金,从地方利益上看,带来了国家无偿资金,加快了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党风政风上看,带来了行政审批上的官僚习气,带来了行政程序的混乱,助长了腐败。地方上为了争得某个国家扶助项目,必须不辞辛劳地上窜下跳,从最基层的行政主管部门开始,不惜代价层层打通关节,有的还要打进中央相关部委。其中,请客送礼可能还是上不了台面的小菜,贿赂和回折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新华社就报道过吉林省4个县市的10多名党政干部为争取各种项目,向原吉林省计委农村经济处处长、副厅级助理巡视员周同华“行贿”共20万元。在周同华的帮助下,这些县市共得到项目资金2亿多元。

  很多地方热衷于跑项目,争投资,其积极行为的背后,也不能排除有些人抱有严重的不良动机,一些地方把国家和政府投资当成唐僧肉,借着承办国家项目的机会为小团体甚至为个人捞上一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原镇长李金龙通过公款请吃送礼想法争取项目,同时为自己捞取好处。2003年,李金龙经过多方“活动”,争取到了30万元引水工程项目资金。之后,他采取虚假手段,与某个体承包人签订了工程承包合同。最后,在此笔30万元的工程款中,除支付部分项目费用外,李金龙将其中的17万余元侵吞 (2006年6月27日《检察日报》)。

  “跑项目”之风带来的负面效应很多,首先是损害全局利益,导致了重复建设、低效益建设项目增多,滋生了腐败的土壤,诱发基层干部不良作风,靠投机取巧取得成绩。如果此风刮下去,谁还愿意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