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毕诗成:银行岂能不怕大学当“老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28日09:09 华商网-华商报

  -毕诗成

  国家审计署发布公告称,农业银行部分信贷业务存在风险。一些高校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而自有资金不足,其他还贷资金来源也有限,使银行贷款面临潜在风险。比如,山东某学院2004年末银行贷款余额高达6.53亿元,日均利息支出10多万元,靠财政拨款和学校学费收入结余还贷难度很大。(6月27日《新京报》)

  这已是审计署第三次提出警戒了!银行贷款支持教育,本是重要而必要的大好事,但如果只有“办好事”的热情,却缺乏“事办好”的理性,“大好事”难保不演变出“大坏事”!

  据统计,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向银行贷款达1500亿~2000亿元,但由于贷款额度太高,随着还贷高峰的到来,部分高校已没有偿还能力。据报道,有的高校迫于资金压力无法还贷,有些银行工作人员为此受到处分,甚至出现了银行冻结高校教职员工工资的情况。

  着实是严重的畸形!按照朴素的经济常识,银行贷款给高校,是一个理性的金融行为,自然要按市场规则,对贷款风险小心评估,高校自然也需要量力而行。但从目前媒体披露的信息看来,一些大学在贷款时的“大手笔”丝毫不考虑后果;而一些银行出钱的时候,似乎丝毫不担心,欠下巨债的大学“负翁”们有一天会像“老赖”一样向他们喊出“还钱没有,要楼几座”。

  这种局面,起码存在三个潜在危害。

  其一,怂恿了大学之间“大兴土木”的“你追我赶”。大量贷款,然后不计后果地圈地建大楼,高校之间悄然间兴起攀比之风,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20亿元。这柄利弊兼修的“双刃剑”,客观上令高校贷款可能成为继“钢材、水泥、电解铝”之后又一个高风险贷款项目。

  其二,客观上造成大学学费“未来几十年只能升、难以降”的局面。大学学费高涨难停,是跟大学所谓的“入不敷出”关联在一起的。穷国办教育的办法是节俭办学,但看看有高校已经背负着十亿二十亿的贷款,又如何期待其凭借五千一万的收费实现“以入敷出”?

  其三,为社会经济注入不安定因素。高校贷款普遍以学费收费权作质押,而学费收入属财政性资金,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一旦高校贷款到期不能偿还,银行难以真正行使对收费权的质押权利。银行的良性运转,是国民经济健康运转的前提,当数千亿的贷款让银行背负高风险的时候,实际为社会经济良性发展埋下了些许祸根。

  表面看,大学与银行的交易,是两个独立经济体之间的事,人家一个周瑜,一个黄盖,如何操作与我等何干?但高等教育与工商企业能一样吗?银行、高校各自具备的社会性、公共性、公益性,决定了他们不是简单的企业交易实体。银行敞开供应贷款,丝毫不担心大学作“老赖”,关节点也正是在各自的公共性之上。此种现象任其蔓延,不仅会形成大量的呆账坏账,而且会对教育高收费、银行运营甚至国民经济的良性运转,影响甚大!作为上级管理者的

银监会、教育部,又岂能等闲视之,安于静等
审计
署把问题捅出来?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