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奚旭初:不要把高考状元“妖魔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08:32 东方网

  2006年中国各地的高考成绩陆续出来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高考状元的热度似乎不再火爆。在“降温”的同时,却又存在这样一种倾向:过分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将他们当作了“高分低能”的代名词,当作了抨击应试教育的“靶子”。(6月29日中新社)

  为了减少对“高考状元”炒作式报道带来的不良影响,《现代教育报》于6月初就相
约其他媒体,发出了不搞“高考状元”报道的倡议书。这个倡议,得到了众多媒体的响应。而在高考成绩及分数线揭晓之后,许多地方也对高考状元有了更理性的态度。这种现象确实令人欣慰。高考分数并不是评价高中校和高中生的唯一尺度;而且成为“高考状元”有很大的偶然因素,如果有意无意地忽略这个事实,将“状元”的经验绝对化,大肆炒作,客观上只会起到误导作用,必然会强化学校、学生和家长“唯分数论”的情结。而对“状元”本身,无度的炒作又无异于“捧杀”。

  然而为不炒“

状元”喊好,却也不是要从一个极端跳到另一个极端,故意贬低“高考状元”,把他们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把他们“妖魔化”。不炒“高考状元”,反对商家把“高考状元”当成赚钱的道具,并不是说这些“高考状元”不能做同龄人的表率。高考出类拔萃未必一定是人才,但有一点应该肯定,在成千上万的考生中,能够脱颖而出,至少证明,与同龄人相比,他们算得上佼佼者。事实上,对“高考状元”的关注,更多地是体现了我们社会崇学重教的优良传统。更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地方的“高考状元”,都出自寻常人家甚至贫困家庭。这些孩子身处贫寒之家,却不坠青云之志,从不在物质上攀比,追求的只是知识,这不正是最值得他们的同龄人学习的吗?

  高考不是理想的制度,但在今天又是任何方式无法取代的制度。在大一统的高考模式中,片面地责备“高考状元”是“高分低能”,将他们当作抨击应试教育的“靶子”,既不合事实也有失公平。实际上,我们看“高考状元”,本不该只盯往他们的高分,而更要看到他们发奋努力、刻苦学习的精神。今天许多家长都羡慕“高考状元”,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脱颖而出,这种心情可以理解。然而如果只是看到“状元”的成功,而忽视了他们成长的背景,那么这种愿望大半是要落空的。


作者:奚旭初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