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旭东:效益审计不能“事后诸葛亮”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09:10 新京报

  为何不“审计提前介入”呢?为何不能在重大政府工程建设中实行“全过程监督”呢?很明显,“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比事后监督威力更大,更有利于工程建设运作的规范透明。

  据7月4日《新京报》报道,审计署2006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目前已全部安排完毕。效益审计的比重比往年有大幅度提高,在审计署统一组织的22个项目中,效益审计项目有14个
,占64%;效益审计项目的工作量更是占到总工作量的81%.提到效益审计不得不说起深圳经验。1998年,深圳市成立专门机构,对所有政府投资项目进行审计,以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损失浪费。

  据5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效益

审计,深圳是全国首创。这一制度实施7年来,深圳审计部门共审计政府投资项目资金800多亿元,通过审计核减工程款77亿元,节省资金近1/10.这就是效益审计所带来的“直接效益”。深圳的效益审计有几个关键词:“审计提前介入”、“全过程监督”、“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这才是政府工程建设运作规范透明的最有力保证。从
审计署
今年的效益审计项目计划来看,主要是对“已发生或已完成的”政府工程进行效益审计。当然,对这类政府工程进行效益审计,也可以“揭露由于决策失误和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浪费等问题”,并能“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分析原因,提出整改、完善的建议”,也确确实实能发挥出审计的威力,但这类似于“调研”,有“事后诸葛亮”之嫌。为何不“审计提前介入”呢?为何不能在重大政府工程建设中实行“全过程监督”呢?很明显,“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监督”比事后监督威力更大,更有利于工程建设运作的规范透明。

  有人曾十分肯定地预测,深圳开展的效益审计实践也必将会为中国的效益审计事业注入一股强劲的推动力。运用的是气象学家洛伦兹著名的“蝴蝶效应理论”。深圳的效益审计尽管有其区域性,但其成功经验、实践与做法,尤其是关键的“提前介入”、“全过程监督”等对全国性的效益审计有借鉴作用。

  □王旭东(安徽媒体从业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