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璟:“世界500强”的内地企业让人汗颜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18日05:59 中国青年报 | |||||||||
邓璟 美国《财富》杂志7月12日公布了2006年度全球500强公司名单,共有22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在中国内地的上榜企业中,中石化由31位升至23位,稳居中国企业之首;国家电网公司,从40位升到32位;中石油从46位升到39位。(央视《经济信息联播》7月13日)
中石化、国家电网公司、中石油、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这些名列榜上的内地企业,绝大部分均是国内大型企业的典型代表,位列“500大名单”倒说得过去,进入“500强名单”就实在令人汗颜。 一个企业发展到何种程度,就可以称为强?在我看来,“强企”至少要具备以下几种因素:持续且上乘的盈利能力、通过竞争取得行业领先地位、核心竞争优势、精简而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强大的创新能力、健全的规章制度、抗风险能力、国际化水平、品牌知名度高。按照这些标准,我们几乎可以不假思索地判断:这22家上榜“500强名单”的中国企业,能够称得上“强”的寥寥无几。 先看看国家电网公司。数据显示:国家电网公司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7214亿元,增长21.4%;实现利润总额143.9亿元,增长44.9%。同时,另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04年,国家电网公司负债7344.7亿元,100多亿元的利润总额对7000多亿的负债总额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呢?国家电网公司11115.4亿元的庞大资产,却只创造了143.9亿元的利润,总资产报酬率只有2.63%,人均利润只有1.1万元。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存在着严重的冗员现象,冗员就意味着工作效率的低下和工资成本的高涨。巨额资产、巨额债务下仅收到微薄利润,而且成本控制意识相当薄弱,这样的国家电网公司又怎敢言“强”? 再让我们来看看在“500强名单”上的四大国有银行吧。2005年查处的建设银行吉林分行朝阳支行金融诈骗案,案值3.28亿元;2005年查处的北京“中国银行—森豪公寓”骗贷大案,涉案金额高达6.4亿元;2005年4月20日查处的工商银行海南分行“李家祥受贿案”,李家祥受贿275万元,造成国家财产损失4亿多元;2004年审计署对中国农业银行进行审计后发现,农行腐败、违规金额高达65亿美元……四大国有银行,在腐败丑闻中无一幸免。制度不健全、监管存在漏洞、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失的四大国有银行,你说可以算“强”吗? 我们还没有对照“强大的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品牌知名度高”……就已经发现上了“500强名单”的中国企业里面,相当多的一部分名不副实。暂且原谅《财富》杂志不了解中国企业的内情而错误地将“大而不强”的企业排进榜单吧,国人则完全没有必要掩耳盗铃。 值得欣慰的是,此次上榜的中国企业中有来自港台的鸿海精密、和记黄埔等几家民营企业。或许,这些依靠过硬实力、经过市场搏杀脱颖而出的民营企业,才是中国企业界未来的希望所在。 “500大”与“500强”只有一字之差,也许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一步,往往就是最难走的一步。中国企业如何从“大”走向“强”?这是我们最该从美国《财富》杂志2006年度全球500强公司名单中反省和深思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