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劭强:从反感公务员诉苦看议题设置偏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7:26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李劭强 近日,记者从杭州市七医院获悉,由该院院长牵头的课题《公务员人格特征与考核绩效及个体幸福感关系研究》已经完成。在接受调查的公务员中,有心理问题的占近17%,这一比例与浙江省最近公布的全省精神卫生状况数据持平。调查发现,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比一般群体强烈。(7月17日杭州日报)
令人吃惊的是,调查显示的公务员苦闷的结论,在网上导致了多数网友们的激烈反驳,甚至是强烈批判。在网友的言论中,他们把公务员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归结为“得了便宜还卖乖”后的矫情。在他们看来,公务员是没有权利诉苦的,因为在他们身边有更为孤独、更为惶恐的人群,面对脆弱的他们,公务员已经“身在福中”。 毫无疑问,网友的观点带有偏激的成份。在这个强调平等的社会,任何人都有权利表达自己的喜悦和苦闷,而不必在乎他人是否如此。但是,当多数网友都以非理性的态度评价此事时,在他们冲动的背后必然有其它原因促使他们盲动。在笔者看来,这个原因就是议题设置的偏颇。 所谓议题设置,是指大众媒介通过新闻的选择和发布,影响受众思考议题的理论。这种理论认为:大众媒介只要对某些问题予以重视,为公众安排议事日程,那么就能影响公众舆论。客观地说,当媒介设置的议题与公众议题契合,或者是公众所需的信息时,媒介议题确实可以引导公众议题的发展。但是,当媒介设置的议题与公众议题不符时,媒介议题就可能引起公众的不满。此种引起逆反效应的议题设置,我们可以称之为议题设置的偏颇。 而在报纸和网络关于公务员苦闷的报道中,恰恰忽视了其议题设置与公众议题的一致性。对于媒体来说,他们报道此事的目的无外是通过新闻报道,让社会了解公务员的酸甜苦辣,让公众改变对公务员的种种误解。但是,他们忽略了在公众的议题中,人们关注的是公务员的高薪和稳定,是公务员的低效和冷漠,而不是他们所设定的公务员的烦恼。于是,议题设置出现偏颇,媒介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反感,而这种反感又遮蔽了公众的理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