邬凤英:富豪怎样才有安全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05:51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 |||||||||
《南方周末》日前就一批“人均拥有财富为22.02亿元人民币”的国内顶尖富豪的精神世界,进行了一次调查,多数富豪认为财富给自己带来了“不安全感”。(7月19日《中国青年报》) 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安全需要”排在“生理需要”之后,是属于一种较低层次的需要。拥有亿万身家却连起码的安全感都没有,这的确让人同情。另外,富豪掌
一个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是:富豪们为什么感到不安全?专家和网友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截然不同。比如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认为,“这种不安全感主要来源于政策体制原因,还有社会的仇富、妒富心理”,也就是说是社会和公众没有公平对待富豪。但大部分网友却认为,不安全感主要是因为富豪们的钱来得不干净,而且又为富不仁。 按陆学艺先生的说法,那首先就要改革“政策体制”。但我们知道,《宪法》是最根本的“政策体制”,也可以说是一切“政策体制”的来源。“私产入宪”的呼吁早已变成现实,因此可以说最根本的“政策体制”问题已经解决了,还要怎么改呢?再改就只能是“赦免原罪”了。 至于“社会的仇富、妒富心理”就更不好办了。怎么消除呢?“大批判”?“再教育”?“向人家西方人学习”?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相信这有什么效果,不激起逆反心理就阿弥陀佛了。 受网友们观点的启发,我倒找到一种解决办法。那就是:富豪们善用已经聚敛到自己名下的财富,不要做无意义的挥霍,也不要急于将其存到瑞士银行,更不要用来雇人隔一段时间就出来发出“不要仇富”的呼吁;而是要将财富主要投入到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慈善事业中去,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向社会和公众证明:富豪的存在有益,是在进行“产业报国”,是在回报社会。钱虽然来得不是太干净,但用得却是干净的。以此来换取社会和公众的认可,并在这一过程中最终消除“不安全感”——在我看来,这是一条最可行的、于人于己于社会于国家都有利的办法。 古人有言:“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富豪们都是聪明人,怎样做才能获得安全感,还会不明白? 邬凤英(北京 记者)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