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四倍:济贫,私人意志如何转化为公共意志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1日00:02 红网 | |||||||||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联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8.3%的人感觉和十年前相比,贫富差距变得更大了;84.6%的人认为,目前的这种贫富差距,已经让人不能接受。当被问及如何缩小贫富差距,73.5%的人认同的是“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而非“对高收入人群课以重税”。(见《中国青年报》7月31日) 超7成民众认同“济贫”比“劫富”更重要,让笔者想到了一个国际惯例:“抽肥补
民众认同“济贫”比“劫富”更重要,仅仅是一种私人意志,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私人意志如何转化为公共意志——国家意志。正如新闻所说,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央的选择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使收入分配向低收入者倾斜,这为“抽肥补瘦”转化为公共意志提供了可能,甚至可以说“抽肥补瘦”已经成为我们的一种选择。 毫无疑问,私人意志和公共意志具有天壤之别,卢梭认为,公意就是人类自由意志的升华,它不是众意,众意只是个别意志的总和,是“1+1=2”的简单累加,而公意却是个别意志相加后多出来的一部分,是“1+1>2”的结构形式。正因为如此,政府的公共性要求政治表达公共意志,代表公共利益,并致力于满足公共生活的需要,而不应该表达某个人或者特定利益集团的意志,不应该成为某个人或者特定利益集团实现其私人利益的工具,这给我国选择“抽肥补瘦”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当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有拉大的趋势,财富集中化的程度有了较大的上升,低收入群体和社会保障体系有脱节的现象。这一系列问题使社会面临新的挑战,社会公平和正义问题尤为突出。在社会阶层分化进程中出现的大量不公平、不公正现象,不仅直接损害了公众对政府建构与维护社会公正秩序这一合法性基础的认同,而且还削弱了公众支持改革实践的热情,甚至滋生出了对改革开放及阶层分化的抗拒情绪。但是贫富差距的程度是与一个社会的公正程度、收入分配的合理性等密切相关的问题。我们既不应如临大敌,像以往“不患寡而患不均”,将贫富差距视为社会不公平,也不应无视贫富差距的存在而任其发展,不应一味局限在道义层面上谴责贫富差距。笔者以为,一个社会只有提倡“增富减贫”,才能走出“劫富济贫”和“劫贫济富”的困境。一个社会只有做到“增富减贫”,才能实现富裕群体利益增益与弱势群体处境改善的同步化。现在弱势群体进一步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那么,我们就应该让济贫从私人意志转化为公共意志! 作者:朱四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