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涛:公务员“放羊”是对公共精神的背离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31日17:17 国际在线 | |||||||||
作者:石敬涛 领导换届,干部“放羊”。正在进行领导班子换届的河南省卫辉市一些党政机关办公纪律松弛,一些干部无心工作。7月26日,记者在卫辉市党政办公大楼探访了30多家党政部门,发现只有3家办公秩序较好,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么打电子游戏、聊天、下棋,要么已提前下班。(7月28日《新华网》)
都说公务员“压力”最大,而且最“孤独”。笔者认为,“领导换届,干部放羊”这一现实图景,确实验证了这一论断。平时,来自领导的“压力”,使“唯唯诺诺,兢兢业业”的公务员们喘不过气来。现在领导们都去“忙”了,没人“管”了,即使干了活,也没人“看到眼里了”,与其做“无用功”,何不打打游戏,聊聊天,放松一下平日里紧绷的神经。 问题是,这一“放羊”不要紧,把公务员身上最基本、最可贵的“公共精神”都给“放”掉了。公务员作为国家公职人员,作为公共服务政府的公共服务队伍中的一员,作为公共服务政府的具体执行者,其所履行的公共职责和承担的公共职能,以及工作的公共服务属性,决定了公务员必须天然地具有一种“公共精神”。公共精神被认为是公务员群体“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放羊”景象展现给我们却是,对上负责,对领导负责,而不是对人民负责;压力和孤独来自领导,而不是来自公众。这种负责的方向搞错了,又何谈公共精神呢? 当然,公务员个体的公共精神离不开政府的公共精神。政府的公共精神生态孕育公务员个体的公共精神,公务员个体的公共精神,反过来又影响政府的精神生态。通过公务员“放羊”现象,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政府公共精神的淡漠。写到此,笔者想起了一组数据。据世界银行估计,“七五”到“九五”期间,中国投资失误率在30%左右,资金浪费损失大约在4000亿——5000亿元。而之只所以出现如此惊人的决策失误和浪费,一个基本的原因,被认为是决策者,也就是我们的公共政府,还缺少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精神,缺少一个责任政府和国家公务员最基本的公共精神。 公共精神的培育和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也不是自动就能产生的,而是需要实实在在的制度和良好的权力生态作为基础。比如,在政府层面,公共精神要求公共政策必须认真回应公共利益需要和民众的愿望,着眼于公民普遍、共同的利益来开展其基本活动;在制度层面,需要切实增强政府政策活动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保障民生话语权和利益表达机制的畅通,从而使民权对公权形成一定制衡和制约,并通过这种制衡与制约的力量,来保障公共精神的生长;在个体层面,要求公务员有明确的公职要求和公众期许,真正把公共精神作为自己“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 最后,以本世纪元年元月在香港地区举行的“世界一流公务员锦囊会议”上,英国历史学家亨尼西教授提出优秀公务员的标准的一段话与“放羊”的公务员们共勉:以任人唯贤为聘用原则,使受聘者以此为终身事业,在任何情况下均可落实实事求是作风……恪守专业道德,坚持以公平而透明的方法筹措公帑,并以廉洁无私的态度,严谨地把公帑用于由立法机关核准的用途上。
审稿:刘恩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