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鲁宁:加息的感觉和无感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2日05:37 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8月19日上午,上银行为儿子打学费,发现储蓄所人挤人,我下意识地想到,是否央行加息了?一打听,果其然。

  自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存款利息一路走低,直到2004年下半年,宏观调控当了真,央行才首次上调存款利率。自那后,见调控效果并不如意,央行又数次调高贷款利率而维持存款利率不变,直至这一次同步加息。

  依惯例,央行发言人对本次加息作出抑制投资、控制信贷冲动的解释。解释理论上成立,加息确系各国调控经济过热的常用手段之一。但在中国,加息的愿望和加息的效果,要结合国情作具体分析。

  我的一个基本判断是,加息对遏制经济过热、投资失控基本无感觉,至少是感觉有限,对百姓则有所感觉。

  先说无感觉和感觉有限——普适的利率杠杆,对调控中国的宏观经济似乎处于失灵或基本失灵状态。此话怎讲? 原因在于投资结构。

  纯正的市场经济,市场法人是工商投资的天然主体,贷款利率提高,意味着投资成本增大,投资回收期延长,市场风险增大。故,但凡贷款利率上调,抑制投资的效果能很快得到灵验。

  就中国,经济形态尚属市场与计划的“混合形态”,除市场法人,政府也是投资主体。查阅宏观统计报表,外行人也能发现,所言投资失控,主要是政府直接投资以及政府控股企业的投资失控。政府投资冲动很大程度源于地方政绩冲动,银行由政府控大股,政府投资风险由国家(其实是全体百姓)扛着,犹如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不可能如市场法人那般计较投资成本,更不必忌讳投资风险。为啥一边

宏观调控,一边投资增速数倍于GDP增速?这是主因之一。当然,投资失控还有其他因素,如投资的投向等。

  既然你说加息于宏观调控作用有限,那你有啥法子更管用?我从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两个成语说起:中国当下的经济犹如高压锅,锅底不断添柴(政府投资),锅盖上不断加石头(宏观调控),加息犹如扬汤止沸,而锅底仍在继续添柴……这就是真实现状。从治本出发,改变现状得靠釜底抽薪,直到政府投资冲动被消解。这就涉及政府职能转换这个老话题。

  再说有所感觉。拿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对比,以一年期

存款利率作均数,1997年以后的存款利率对百姓而言,其实就是“负利率”。对“负利率”的实质如何看,不议也罢。所以,事隔近两年,同步调高(微调)存款利率,对不买房或无力买房的大多数百姓终究属于利好。也是经济学意义上国家对百姓的一种人文关怀。

  此文不是要挑调控政策的毛病,而是提醒大家,经济多元形态下,凡宏观经济政策或货币政策,都与百姓利益直接或间接相关,平时多多关注,方可趋利避害。

  鲁宁,政经专栏作家,东方早报首席评论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