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亦菲:解析官场“官多为患”的四大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5日08:10 新华网
   亦菲

  中组部原部长张全景一句“现在中国政治上的一大弊端是‘官多为患’”一针见血般刺出了官员队伍的软胁,引发人们的思考。有时评即概括出“浪费”、“效率”、“矛盾”、“懒惰”、“特权”、“形象”、“腐败”、“扰民”、“官迷”等九种祸患。那么,“官多为患”是怎么滋生的?主要症结是什么?

  笔者不是理论家,不能从理论上揭示“官多为患”社会背景的问题,但工作生活在
基层官场,对于“官多为患”,也有切肤之痛,对“官多为患”的一些苗头来路也并不陌生。

  其一,“先进入后调出”是引起官多途径之一。一些地方为着培养年轻干部,给年轻干部压担子,在班子名额超编情况下,往往采取“先进入后调出”的办法。具体就是年轻的先进来,而年纪偏大的则照样留在班子内待以后“有机会”再退出。所谓“有机会”,除非到点退休,否则照样干下去。实际上班子只增不减,这样官员超编的就多起来了。

  其二,“重点地方重点部门负责人进班子”也是官多原因之一。有这么一个不文的规矩:重点地方重点部门负责人非得进入班子才称得上重视。这种现象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县大市大镇更为司空见惯:党委书记或是上一级党委常委,或成了上一级政府的副职领导。美其名曰:加强对重点地方的领导。如此一开口子,“大牛过海小牛学样”,班子超编自然也会多起来。

  其三,“党政加强对某项工作的领导”亦是增加官位理由之一。本来,对一个县市而言,党政工作应从千方百计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但一些地方以加强党的领导为由,分工一些党委成员负责政府的工作。这样,同样一件工作,既有副县市长负责,也有副书记分管。这还容易造成相互之间扯皮,影响工作效率。

  其四,机构改革“妥善”安置官员工作同样是官多原因之一。机构改革的宗旨本是“精兵简官”。而实际上不少地方兵既精不了多少,官也简不下来。一些地方提出“妥善安置”口号,其实就是在某些部门增设一些副职,让大家都有位子。这样,精简机构往往流于形式,止于口号。

  “官多为患”确实是政治上的一大弊端。在一些人们心目中,似乎唯有官职才是能调动人们积极性“永动机”。只要给一些人戴上官帽,似乎就可以加强领导,稳定一方,带动一方。因此,增加班子编制,提升官职就成了一些官员重中之重的工作思路。而事实却是,凡官多的地方,往往是“矛盾多”、“扯皮多”、群众意见多,非但推动不了当地工作,还会制造许多障碍。比如,一件工作本来只需一人抓就行。但官多了,就要逐个去请示汇报,若官员之间有矛盾,则更麻烦。这样就会贻误工作,降低行政效率。因此,官多不是一部“永动机”,而是一部“绞绊机”,制约着人们的创新,也给老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

  官多为患,说到底是名利思想作怪。只有丢掉名利思想,树立“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理念,才能正视官多的问题;只有对官员管理机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严格监督,官多问题才有可能得到有效解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