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义昆:李嘉诚的“第三个儿子”看上了谁?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26日09:46 红网 | |||||||||
曾将名下基金会称为“第三个儿子”的李嘉诚近日在集团业绩公布会上表示,基金会过去已捐出近八十亿元,未来还将有巨资投入,而“直到有一天,基金一定不会少于我财产的三分之一”。以李嘉诚约一千五百亿港元财产计算,基金会将增至四百八十亿元,这将是全球华人私人基金会中金额最高的一个。 (8月25日中国新闻网) 四百八十亿港元,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如果我问你,李嘉诚先生这1/3的身家该怎么
我们不知道李嘉诚基金会将有多少资源会投入到内地,但或多或少内地将会享受到该基金会的捐赠。这些捐赠将如何分配,是建大学、中小学,还是投入到医疗等其他领域,这都尚需李嘉诚先生自己来拿主意。这些钱如果被投入到内地的医疗、教育或环保等领域,如何保障其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何圆满地达成李先生的意愿,却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如果你看了香港同胞邓纪蓁先生的遭遇后,你就会知道笔者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1986年,邓先生在佛山三水区白土村捐建了白土小学。今年5月份,其发现村委会在未征求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偷偷将学校转租,开办东华文武学校。在多次明确反对无效后,邓先生一纸诉状将村委会和镇政府告上三水区法院。(8月25日《南方都市报》)一所由两代人捐建的小学,一所捐建人耗费无数心血、寄予莫大期望的小学,却在捐建人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转租,成了为私人牟取利益的工具,这是多么的可惜;捐建人与受益的地方政府最后只能以对簿公堂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又是多么的可悲。 事实上,我们的慈善事业在一些地方已成了滋生腐败的温床。有的部门官员利用职权,挪用或者侵吞慈善捐款;有的地方擅自改变捐款用途,打造地方形象工程;一些旨在救助穷困山区失学儿童的教育捐款或者扶贫捐款,在经过慈善机构或者政府机构逐级拨发的时候,被层层截留挪用,最后到受益人手中的捐款已是少的可怜。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就曾上过当:被资助的寒门学子摇身一变,原来是当地领导之子。慈善家余彭年当年捐赠的10台救护车则一度成为当地官员的座驾。 我向来就不认为中国的富豪不讲慈善,李嘉诚、邵逸夫、余彭年、李书福等人早已为我们做了证明。但中国的富豪却是不信任慈善机构的,如同香港同胞邓纪蓁先生的遭遇一样,中国的富豪只是太了解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的“潜规则”,知道即使自己捐款也到不了受益人的手中。于是,很多慈善家在慨叹“做善事难”之余,不得不绕开慈善机构,另外设立自己的慈善基金,或者直接捐助慈善项目。而更多的富豪则选择了沉默。 李嘉诚先生的四百八十亿港元可以建很多所学校、医院,显然这些学校或医院等慈善项目必然将分布在各个城市、农村。如果不能保证这些慈善项目落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不仅是对李嘉诚先生的不尊重,也是对慈善事业的亵渎。要让更多的慈善家避免像邓纪蓁先生这样的遭遇,惩治慈善腐败显然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若我们的每一笔捐赠都能落实到实处,我相信将有更多的人会参与到慈善事业中去,即使是那些看似“为富不仁”的富豪。(作者:刘义昆) 相关评论:刘海明:大陆富豪该学学李嘉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