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徐晋:学学德国人怎样保护文化遗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03:09 新京报

  最近,媒体爆出长沙市未经环境评估,在岳麓山砍伐树木,计划耗资8000万元人民币,修建仿古建筑赫曦台,由于违规操作,开工仅四天就被叫停。类似这样以恢复历史遗迹为名,实则破坏人文和生态的工程屡屡发生。

  不久前到德国出差,深刻体会到德国人对自己城市文化遗迹发自内心的珍爱,体会到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高度的责任心。德国萨克森州首府德累斯顿已建城800周年,它给人的
第一印象是古老,经过介绍才知道,它的古老竟是如此的年轻。原来,城中17、18世纪巴洛克式的建筑在二战期间,遭到盟军猛烈轰炸,全城陷于火海,七成以上的历史建筑遭到摧毁。现在所看到的,大部分都是依据照片和历史资料重新建造的。外部修旧如旧,重现当年雕琢、装饰和彩绘的原貌,内部则运用了很多高科技手段,断断续续修了五六十年,至今仍未完工,耗资数亿欧元。我们所参观的柏林博物馆群体建筑的70%以上毁于二战,馆中藏品也被分散东西柏林各处。

  战后,各博物馆全面修复及整理藏品工作一直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延续至今。在修复遗迹时,德国人特意把炮弹的痕迹留在墙体上展示,他们认为战争这段历史的痕迹也应该保存并留给后人。德国人珍视历史、尊重现实的态度,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性格,谨慎考究、执著追求的精神,在城市古迹修复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而我们有些地方却对幸存下来的遗迹进行着有意无意的人为破坏。有学者说,虽然目前中国拥有100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保护名城,但真正在城市结构上没有遭到破坏的恐怕只有平遥和

丽江。有些城市以牺牲历史文化遗存为代价,换取眼前的经济利益和规模效益,古建筑、古街区、古遗迹就“香消玉殒”了。有些城市在旧城改建和房地产开发中,一方面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破坏,另一方面又热衷建造假古董,搞一些不伦不类的人文景观。

  文化遗产是滋润现代科学、教育、文化和民族自尊心的源泉,任何对文化遗产的破坏和丢弃,都将导致精神的贫乏和历史记忆的缺失。所以,保护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保护历史环境三者之间寻求平衡。如美国一方面把保护历史文物和遗产作为一种产业,称其为“遗产驱动的经济”,另一方面对其保护有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一系列配套的实用措施。如法律明文规定,历史文化遗址和国家公园是供国民欣赏的场所,也是激励国民爱国主义情操的宝地,必须给以严格的保护,以供国民世代享用。为此,政府严禁在上述地址修建索道,并限制以纯商业利益为目的的旅游开发。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以历史文化遗产为重点的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收入甚至超过了美国能源产品出口的收入。这些经验值得借鉴。

  □徐晋(北京

公务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