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孙秀岭:别让城市成为农村的人才收割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9日00:43 长城在线

  教师节到来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滨州市滨城区四中副校长董凤华对记者说,同样一名老师,在农村学校工资只有几百元,在县城学校就能有1000多元,到了省城就有两三千元。基层学校好不容易培养出一名优秀教师,往往拿到荣誉之日就是离开学校之时。(《新华每日电讯》9月8日)

  “拿到荣誉之日就是离开学校之时”的现象让人辛酸令人深思。不管人们是否愿意
面对,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教育果实,大量被城市和发达地区收割,是不争之实。

  记得一位叫王守奇的乡村教师曾被社会广泛关注,他的教育经费来自自家的5亩鱼塘、120只鸭、60只鸡,他以一人之力挑起一个村孩子的教育。

  其实,在中国很多乡村,教育经费匮乏,工资被长期拖欠,农村教育的艰难环境超出人们的想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王守奇只是个例,大多乡村教师羡慕城里老师的环境、待遇,只要有机会,他们不会学王守奇,村里优秀老师往镇上走,镇上的往县里走,县里的往市里走,一批又一批乡村教师“洗脚进城”,城里的教师却几乎没有往村里走的。

  “教育改变命运”是一个真理。在贫瘠的乡村,面对异常艰难的物质生活,枯燥乏味的文化环境,寒门学子及其家人,渴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然而,农村砸锅卖命培养的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却远离了贫穷的家乡,扎根在了城市。农村没有享受到自己辛勤耕耘的果实,反而要承担起所有耕作成本。无须讳言,教育只是改变了个别学子的命运,却没有改变农村面貌,更多的时候还加剧了农村的贫困。

  其实,城市成为农村教育的“收割机”,是一种必然结果。看一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就会发现,改革开放初期的“剪刀差”政策,让农村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巨大代价,如今在很多地方,无论是各种各样的招商引资,还是千姿百态的经营城市,廉价剥夺农民耕地的现象还少吗?在某种程度上说,国内一些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建立在牺牲农村利益的基础上,城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收割机”,在一个还不够完善的体制、机制、政策庇护下,随心所欲地收割着农村的方方面面,教育资源当然难逃厄运。人们敬重王守奇式的奉献者,但也应该尊敬渴望幸福生活而步入城市的农家学子、乡村教师,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让他们来承担体制造成的恶果。

  体制、机制等根子上的问题不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就难改变,城乡巨大差异的现状也难改善,城市这台收割机肯定还会源源不断地收割着农村的资源,当然也包括教育资源。完善体制机制是个漫长过程,农村教育等得及吗?笔者以为,当务之急是尽快改变目前农村教育投入体制,在县市一级财政难以负担的现实情况下,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负担比重,加大政策倾斜力度,通过改善教师待遇,改善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留住乡村教师。

  孙秀岭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