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王淦生:高考模式变幻莫测,是探索还是折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1日01:48 中国青年报

  王淦生

  身为江苏的高中教师是幸运的,因为十余年来不断翻新的高考模式,早已将他们的应试功夫练就得日臻老到,倘要比试一下对付各种高考模式的本领,他们恐怕已到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地步;身为江苏的高中学生却是不幸的,因为他们手头操练着历届的高考试题,却常常不知道来年的考试模式,一种“多歧路,今安在”的疑虑时时会充斥着他们的内心。

  由传统的“大文”、“大理”(文科考语数外政史地,理科考语数外理化生)到“三加二”(文科减去地理、理科减去生物),再到不分文理科的“大综合”,旋即又是文、理“小综合”,再到今天这“三加X”,江苏的高考模式,这些年来一直如川剧中的变脸一般换来换去没消停过。你根本无法预料下一个模式何时出台,面孔又将如何。时下采用的不分文理科、既不利于高三教学管理又不便于高校学生录取的“三加X”模式,在高教界一片诟病声中支撑了3年。据7月28日东方卫视报道,2008年将会被一种全新的模式所取代,将有一个更为彻底的“变脸”:高考将分上下半年两次进行,先考理化生政史地这类选考学科,后考语数外三门必考科目;考试成绩前者划为等第,后者计作考分;录取时得先看选考学科的等第,再看必考学科的考分,两相结合决定考生的取舍。至于最终如何改,尚不得而知。

  高考模式的不断变换,比较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便是“改革的需要”。但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与民方便而不是添乱;应该是工作程序的优化,而不是使之繁冗拖沓;应该重视前后过程的相对延续和稳定,而不是一味地逐异追新;应该能够引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发展,而不是让教师学生整天徘徊观望举棋不定……否则,这就不是改革而是一种折腾了。

  江苏十几年来高考模式上的翻云覆雨变幻莫测,只能说明策划者的无章法、不自信和考虑问题的不周全。他们看到了传统的“大文”、“大理”和“三加二”模式,容易导致各学科教师的“惟我独尊”,所以便强调起“学科渗透”,搞起了不分文理科的“大综合”;而“大综合”考起来一门不落、面广量大使考生苦不堪言,这一模式仅施行了一年便无疾而终,取而代之的便是被“缩微”了的“文科综合”、“理科综合”。据说,综合考试又制约了考生特长的发挥,于是,便有高人设计出语数外加理化生政史地六门学科中的任意两门的“三加X”考试模式,这又使很多学校陷入了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上的困境。再看高考成绩,由于各学科试卷内容深浅不一,阅卷又难以统一尺度,遂使选考不同学科的考生的成绩缺乏可比性,这又给以“公平、公正”为原则的高校录取工作,带来了难度。不少考生选择考试科目并非为了“扬长”而是出于更容易“挣分”这一目的,请看“政治加生物”、“物理加历史”这类莫名其妙的组合,究竟为了发挥什么样的特长?

  至于尚在讨论中的江苏2008年考试模式,将理化这类事关“第一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学科,用几个等第作模糊处理,而以语数外这些工具性学科的考分划定录取分数线,这对众多理工科大学来说是否科学?从考生方面来看,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城市与乡村、经济发达与欠发达地区的学生在文、理科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苏南、苏北为例,苏南学生外语语文普遍强于苏北学生,而苏北学生的数理化一般要胜过苏南学生),一旦以语数外成绩划定录取分数线,对那些来自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考生而言无疑是有失公平的。

  大而言之,高考涉及千家万户,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小而言之,高考乃是教学工作的指挥棒,是不少学校工作运转的轴心。这么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作,我们的决策者自然应当以一种高度严肃、审慎、科学的态度去对待它。即便是改革,亦须通盘考虑,周密谋划,仓促不得,浮躁不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