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段拥军:政治体制改革不争论也不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8:40 国际在线

  作者:段拥军

  中国的政治体制早就进行了改革,有些伴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而进行,有些则先于或晚于经济体制的改革独立进行。影响较大的政改措施有:1、领导干部的知识化专业化梯队化。2、废除领导干部事实上的终身制。3、由邓小平同志倡导和身体力行、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制度化的国家领导人的新老交替制度。4、事实上的迁移自由、就业自由、
旅行自由。5、个人在生活方式选择上的自由。6、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初步建立。7、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通则、行政诉讼法、律师制度的等一系列重要的基础性法律制度的建立运行。8、通过政治运动解决经济政治问题这一传统的体制事实上的废止。9、基本上不以言论观点治罪,而以相当程度的言论自由作基础的言论管理制度的改革。10、学术自由、文艺创作自由在相当程度受到尊重的制度。11、主要领导干部任用票决制、公示制度的建立。12、书记兼任人大常委会主任、专家进入人大专门委员会的改革。13、政治问题、国家政策问题开始日趋公开化,开始允许人们公开讨论国家政策以及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等等。

  时下,政治改革方面存在的不足与面临的困境在于:一、定期的群众运动、批判会、斗私批修等传统的监督形式废止后,没有合理的替代措施,以强化公共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二、虽然言论自由的意见管理方式已见雏形,但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管理依然缺乏细致、明确、规范的法律基础,使得言论自由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各级领导的开明态度与价值观念;三、民主集中制在现实中未得到严格有效的履行,集体领导民主决策的实现依靠的不是严格的制度,而是依靠个别领导人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理念;四、社会立法愈来愈多,法律也日趋健全和完善,但法律法规的执行,纸上的法律变为现实的法律,在不少地方、不少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五、我们已经建立起了权力分工、相互制约的司法制度形式,建立起了定期选举的制度(如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党的各级委员会选举制度、领导干部任命票决制)等现代化的政治制度形式。但是,由于一元化领导体制的传统和习惯影响,由于权力事实上高度集中,且往往集中于某一两个人手中。因而,使得这些名义上的制度形式,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扭曲变形。

  现在的主要问题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与说政治体制改革,实行社会民主化与谈论民主化改革,两者有着重大差别。政治体制改革始终在进行,社会民主化进程一直在推进,且程度日益提高。然而这些改革和作法,只可做不可说。说起来有诸多不便,有意识形态禁忌。就像当年我们开放市场、发展商品经济,实际就是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变,是对计划经济体制某种意义上的否定。但是,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不却能说发展商品经济的话。单是将“商品经济”几个字写入正式文件就非常不易。我们放开个体经营、外资经营的限制,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发展私营经济、壮大私营经济,但我们的文件和舆论却不能大大方方的说;包产到户在农村的普及,事实上就是农业上私人经营的全面放开,而我们却不能明打明的这样说;正像“失业”常常只能被说成是“待业”或“下岗”一样。因为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样一套旧的思想观念还在人们头脑中深深占据统治地位。私营经济为利润而生产、为市场而生产,实行自由竞争,生产投资经营决策个人说了算,而不是由政府说了算。这一切都是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我们要朝这个方面改,不是要资本主义化了吗?因此,为了不惹政治上意识形态上的麻烦,我们还是光做不说为好。说了会产生不必要的思想观念与政治路线的纷争,说了就会在实践者中产生恐惧,产生会不会犯政治错误的担心。难道,我们政治领域的改革,也要走上这样一段光干不说的老路吗?

  不说、不争论的理由还在于:历史现实都说明,“右”倾观念和思想任何时候都是争不过左倾观念和思想(被挂上右派右倾的头衔,就已经低人一等)的。况且,左是方法问题,右是立场问题。谁见过高调的理想主义观念,争论不过低调的务实主义观念?谁见过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观念,会被试探、犹豫、讲求实效的实用主义观念战胜?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宁要社会主义的纯种猫、无丝毫杂毛的白猫,也不要资本主义的黑猫、黄猫、杂种猫,这样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在左的观念牢牢控制人们头脑20余年的中国,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唯有让现实明明白白的摆在那里,唯有实实在在的制度变革,使人们真正看到、体会到市场体制、私有制、私营农业等经济体制的实际功能、巨大作用,让这样的体制成为人民利益的基础,成为不可撼动的事实。如此,才能在实践上而不仅仅是在口头上战胜极左观念。只有在这时,我们才可能大大方方的谈论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导作用关键作用,谈论计划体制的弊端与低效,谈论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必要性。难道,我们政治领域的改革,也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可以大大方方的公开谈论和研究吗?

  不说、不谈,不议论、不争论,固然有它的好处,但也有它的弊端。不说,就不能大大方方的干事情,明明白白的干事情,正正规规的干事情,就容易出现本不该出现的问题。像我们的国企转制,大多数情况下就是私有化,就是由国家经营转为私人经营,由国有转为私有。但是由于不能说,只能低调的偷偷摸摸的做,因此就出现了很多不规范的问题。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光干不说,也会出现类似的不正规不规范的问题,出现偷偷摸摸干事所必然发生的一些失误和匪夷所思现象,出现与人们的理想追求相悖的结果。不争论,许多是非就搞不清楚,实践中就不能统一思想,统一步调,遇到的阻力和障碍就会很多很多。所以,不论什么改革,只做不说是不好的。说的和做的不一样,也不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