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微敖:孔子标准像商业化又如何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5日06:4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李微敖(成都 记者) “书同文、车同轨”,什么事情在“技术层面”上立条规范、树个标准,以便于对外交流和推广,好处是显而易见的,本不应该引起什么争议。可本月23日孔子基金会在山东曲阜给“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孔夫子发布个标准像却引来了莫大的争议,这多少有些让人费思量。
先看看这些有代表性的争议理由:有人说 “历来孔子形象就是各式各样,或瘦小书生,或魁梧高大,皆有可能……这种人为给定的标准像没有任何意义”;也有人说历代以来孔子标准像应该就是吴道子笔下的“先师行教像”,此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后人不必置喙;最大的争议则莫过于认为此举有“商业化之嫌”---持此论的人物既有大名鼎鼎的新派自由主义学者袁伟时先生,也有文化保守论者、新儒家代表人物蒋庆先生和陈明先生。 最要命的就是这“商业化之论”了---发布标准像的孔子基金会对此也是极力否认,唯恐避之不及,说什么“我们决不是什么商业化”。但笔者对这顶随时随处可作攻讦利器的“有商业化之嫌”的帽子其实是大不以为然。 早在2005年“国学热”期间,不管是中国人民大学首设的国学院,还是尔后中国社科院成立的儒教研究中心,再是北大、清华的国学班、国学教室和号称李嘉诚出资背景的国学俱乐部,都毫无例外地遭到了“商业化”的诟病;这次的争议则又是一个“高潮”。 笔者以为,在文化发展传播方面,默默耕耘、务实低调的“一耽学堂”式固然值得颂扬,但就算以获取商业利益为诉求的国学教室、国学班、国学俱乐部和孔子标准像发布又何尝不可---要知道商业并不是文化的天然敌人,且不说最开始、最精英的文化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基础上---如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和凌驾于奴隶制经济基础上才得以生存的希腊公民“哲学家”---就是目前来势汹汹的欧美文化也是裹着好莱坞大片、迪斯尼乐园等商业外套而来,至于“耶诞”节在中国的空前火爆也是商业化运作的巨大成功。在市场经济这个大背景下,如果对商业说“不”而渴求国学的复兴,无异于缘木求鱼、痴人说梦。 基本的道理是这样,古今中外的经验也如此。因此,让我们敞开胸怀,积极、开放拥抱孔子标准像、拥抱国学的商业化吧---只要这种商业化不逾越“有取有予”的商业规则,不仅仅以“套钱”为己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