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李清:包公镇的文化味体现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09:20 国际在线

  作者:李清

  国庆节期间,合肥市将推出中国首届包公文化节。而与此同时,该市辖下的肥东县正在酝酿一个大动作——在新一轮区划调整中合并两个乡镇,组建一个叫“包公镇”的新镇。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的记载,宋代著名清官包拯的确生于该县。当地有关人士向记者透露:组建“包公镇”的目的,是要“发挥包公作为历史文化名人的效应,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9月25日《新安晚报》)

  看到这则新闻之后,笔者忍不住要大叫一声“荒唐”。包拯生于今天肥东县境内是不假,可只要大家知道这个事实就行了,为何非要设个不伦不类的“包公镇”呢?要知道,从来只有名人为地方增添光彩,没有地方因名人为地名而发达的。如果包公他老人家今天还在世,他能接受自己生于“包公镇”的现实吗?东海之滨的花果山出了个孙悟空,难道将山名改成“孙悟空山”才好?给大家留下点联想的空间好不好?

  按照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的规定,一般不以人名作地名。尽管这个规定里只是说“一般”,并未对以人名作地名严格禁止,但事实上,这样的做法早已经不符合潮流,不少根据人名所取的行政区划专名,如叶挺县、彭湃县等都已经更改,因为这样做既割断历史又无必要。一定要将包公出生的镇改为“包公镇”,其出生地的村、县、市是否也该改呢?哪天弄出个“包公市包公县包公镇包公村”来,那该是一件多么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啊。

  从肥东县有关领导的角度来看,借区划调整之机新组建“包公镇”,是为了打“包公牌”来发展地方经济。可是,即使该县的区划调整计划获批了,这些领导的如意算盘恐怕也要落空。一个地方的经济能否获得迅速发展,与用不用名人的名字作地名有何关系呢?笔者在这里不妨举个例子,江苏张家港市的市名“土”得可以,却一点也没影响进入全国十强县。何况,历史上的包公也只是位清官而非财神,他能拿什么来保佑家乡发财致富呢?

  当然,有人还可以拿“文化”来说事,说“包公镇”能够体现历史文化,对发展本地的旅游业有利。然而在笔者看来,随意地以名人的名字作为地名,既糟蹋历史文化也不能带来游客。“包公镇”这样一个粗劣的地名,“文化味”究竟体现在何处呢?莫非今后县城或外地的人到该镇去,说“我要去包公”就能显得有文化?包公成名、扬名的肇庆和开封等地,没有一个地方提出更改地名的,一个仅仅是包公出生地的小小乡镇,没有任何其他与包公相关的资源,仅换件“马甲”变不了旅游胜地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