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岳:Between的处事观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09日17:24 新周刊 | |||||||||
Between是“中庸之道”的现代演绎。在这个自主意识高涨的时代,自我也许是 歧义的开端,但人们可以在Between也就是“中道”处形成共识。 Between,中道,是说我们最终接受的社会规则与行为原则最好在自己的意思和别人意见的中间的某一处。《我们为什么生病》一书告诉我们,测量在风暴中死亡和生存的鸟类
我所创办的零点,想体现的就是不代表正也不代表负,亦即中立。在世上的事物中,人文的道理本无所谓对和错,关键在于相关的人有权利表达,各人的意见多少能得到一些收纳,在具体的决议或者措施中显现出集体智慧的特征。在实际的生活中,普通人多半能委屈自己一些,听别人一些意见,贡献一点自己的想法,倒是所谓“精英”与“人才”往往感到自己比较高明,就多一点自以为是的自信。如果所谓“精英”者当了道,别人的言论与表达空间就会大幅缩减。而两个“精英”对上了,不好的结果就是死掐乱整,最好的结果则是各自有所接触,寻求取中妥协的Between之见。 Between可能增加一些沟通的时间与精力成本,也可能不能让每一个局内的“精英”与人才感到充分满意;但Between少了一些极端或者所谓怪异的色彩,多了一些民主言论的空间,也让更多人和人才得以享受要事与闻的参与感。在当代这个个人的自主与发展欲望苏醒、以独生子女一代为代表的积极参与型文化积极发育、自下而上的公共舆论开始通过网络与其他渠道成长的时代,Between文化也应该方兴未艾。 Between对个人提出了什么要求?其一,清晰明确的论点,有力多元的依据;其二,细致可行的说服,通情达理的表达;其三,耐心、经常的听取,设身处地的思考;其四,系统的谈判,有取有舍的心理准备。要有一种有胸怀有层次的态度,也要有更多更好的沟通尤其是公共沟通技能。Between不怕你说得极端,但不欣赏自以为是,且只能自己表达,只以为自己的意见可取;Between不怕批评和争论,但始终要有退让和交换的心理准备。 大到国家政策,今天我们有那么多的利益集团在从政策的制定到执行的每一个环节博弈,如果只有某一个或者少数利益集团的意志能够实现最大化,长此以往,社会就会失衡;在一群朋友或者一个家庭中,如果只让某一个人的意见主导,那么也很难得到和谐的关系。以我过去从事法律事务时处理合同谈判和调解纠纷的经验,如果简单地偏从一方形成霸王合同或者只有利于某个人的处理方案,要么难以被双方接受,要么很容易再度被违背。因此,不仅Between本身很重要,有Between意识的个体和领导者也非常重要,在一个场所、一个单位、一个领域,如果幸而拥有有着Between意识与能力的协调者,那么在表述空间和争取合理待遇方面就有了更好的条件。而从社会的整体来说,我们很多人习惯了以己为主的文化模式,因此Between作为一种文化模式和社会交往技能需要我们在形成认识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去实践和反复演练,最后才会成为行为素养和生活方式的组成部分。Between的人有福了,而与Between一同也相当有福。 我们在不同的地点开始,但是我们希望在中道相遇。大家也许以自我为歧义的开端,但可以在Between处形成共识。我自己的心性有强悍的一面,所以定下Between标杆,也有自省的意思。袁岳 相关专题:新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