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廖保平:别老惦记着诺贝尔奖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13日23:59 红网

  2006年度诺贝尔文学花落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瑞典文学院在颁奖公告中说,授予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理由”耐人寻味,网上的讨论已热闹起来,其实还是炒剩饭:国人为什么拿不到诺奖。

  国人为什么拿不到诺奖?这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得清楚的事。两年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说,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成为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
重要原因之一,把诺贝尔奖与中国传统文化来了一个正面碰撞。学者方舟子力挺杨振宁,认为以易经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缺乏逻辑性,而这与近代科学的根本思想是矛盾的。学者徐晓则认为儒家的“大一统”和“中庸”思想束缚了我们的创新思维,扼杀着天才。一言以蔽之,中国文化阻碍了科学的发展,科学落后,研究没有成果,自然拿不到诺贝尔奖。

  以上学者的分析都没有错,但我以为,单就物质科学而言,中国物质科学滞后于西方,很重要一个原因是对待事物的价值观念上,中国人重道德,西方人重真理。道德强调好与坏,真理强调对与错。中国人做事之前,最关心做事的态度,如果“态度端正”,“出发点是好的”,至于用什么手段,得到什么结果就显得十分次要了。而西方人不同,他们更关心如何改进手段,实现结果。由此导致西方工具理性远比中国发达。照说重道德的中国,其价值理性要远甚于西方,可是事实并非如此。中国儒家的道德更多地用于协调人际关系,而不是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神的关系,故余秋雨说,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神学都不发达,最发达的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发达必然导致内耗。

  可是诺奖又不单只有科学奖项,还有政治、经济、文学等奖项,为什么在这些领域里我们也颗粒无收呢?有着五千年文明史,自诩文化悠久的国度,居然比不上一个建国只有两百多年的美国,拿不到一个文学奖,着实深深地刺痛了国人的自尊心。因此,拿诺奖,特别是拿诺贝尔文学奖,成为国人的期盼。这不单意味着零的突破,更是捍卫文明古国的象征。可是诺奖年年评,花落无我家,引发了国内舆论一年又一年的热烈讨论。

  有网友说,我为中国人感到汗颜,土尔其这么小的国家都能获诺贝尔文学奖,中国的作家哪去了?把一肚子气撒到作家身上,似有偏颇,却不无道理。环顾四周,我们看到,天才如北岛漂泊无踪;名家如余华把一本书扩充成两本好多卖两个钱;市侩如池莉高喊着快感快感;诗人如赵丽华写“梨花体”起劲;牛烘如郭敬明还在坚持“抄袭有理”;叫嚣如韩寒被书商炒来炒去;前卫如卫慧来去不离脐下三寸;红火如海岩只能鸡毛蒜皮……当你看到这些现象,是不是还象某些人那样责怪人家瑞典文学院有偏见,审美观不同呢?拉不屎怕不能怪罪于茅坑。

  诚然,中国文学源远流长,但是中国白话文学其实百年不到,单就一种文学语言的锤炼而言,中国文学问鼎世界,还有待时日。可这并不是主要问题,恕我直言,现在中国的文学就跟中国的足球一样,急功近利,鼠目寸光,被市场牵着鼻子走。我在另一篇文章里说过:追逐潮流失去自我的写作、追逐速成放弃难度的写作、追逐欲望放弃灵魂的写作,成为一时之流,文学固有的精神价值大面积失守,造成了当前中国文学“总觉缺少了一些什么”的现状。连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如何让别人满意!

  天天惦记着诺奖,冲着拿奖去写作,其实也是一种急功近利。有人甚至想通过“操作”来实现诺奖的零突破,更是急得有点狗跳墙。我很欣赏毕飞宇说过的一句话:面对写作,自己是一种最真实的状态,不会为迎合什么去决定自己写什么,放弃什么。我以为这才是真作家,当作家不去惦记诺奖,有一天诺奖可能会送上门来,那不是嘉奖他与世无争,而是嘉奖他极力争取。作者:廖保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