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萌:眼镜业暴利被平价“鲇鱼”搅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3日14:02 新华网 | |||||||||
“20元的镜架,200元卖给你是讲人情,300元是讲交情,400元是讲行情”,这一眼镜业内的名言直观地揭示了眼镜行业的利润率与价值观,令众多“四眼人士”咋舌却又无奈,眼镜业“荣登”媒体评出的“中国十大暴利行业排行榜”可谓当之无愧! 然而,近来在北京,一匹平价眼镜“黑马”杀将出来。该店的商品售价仅为市场价的1/3甚至是1/5,如此“杀手锏”不仅吸引了众多媒体目光,销售情况也挺火。问及低价与
有人欢喜,就有人愁。面对“平价眼镜店”的咄咄攻势,一些“高价眼镜店”坐不住了。但与人们熟悉的开打“价格战”不同,多家“高价店”选择了联手向供货商施压、要求停止向“平价店”供货,还派人试图对平价眼镜“包圆”买光,让其“难为无米之炊”,更散布“便宜没好货”等冷嘲热讽。不管怎么说,眼镜行业一场“暗战”就此拉开,眼镜暴利这淌“浑水”已被平价这条“鲇鱼”搅动。 要说眼镜成为暴利行业,似乎就是这10来年的事。与垄断产生的暴利不同,一直以来,不管是具有品牌实力的大眼镜店,还是云集众多小摊位的眼镜城,眼镜业者基本都是凭“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万万马虎不得”,“专业水准”、“质优自然价高”等策略煽动高价消费;加之“合则双赢、斗则两败”的博弈心理,许多商家更不愿意打破这种“暴利循环”。而对消费者来说,虽隐约觉得动辄千八百块的眼镜不值那价、有种挨宰的感觉,但众眼镜店均走“高价路线”,能有啥选择余地?幸亏眼镜不必“常换常新”,人们的不满抱怨才处于“不温不火”状态。 市场经济,有人卖,有人买,“愿打愿挨”不就完事了吗?殊不知,很多事不能如此简单理解。所谓暴利,从经济学角度就是“超额利润”,它或许能够维持一段相对的时间,但由于违反正常价值规律,“泡沫”的破裂也是迟早的事。当竞争手段“乏善可陈”、技术含量并不高超、新入行者力求站住脚跟,拿暴利“开刀”、主动降价在所难免。事实上,此前一些地方已出现过“平价眼镜店”,尽管也曾受到“暴利店”的恶性排挤、砸抢破坏、乃至“封杀”,但世上从来就不缺乏“吃螃蟹者”,更何况这本身就是价值的理性回归,因而平价的涌现不仅不是偶然,还是大势所趋之必然。 当然,不光是平价眼镜,如今的平价药店、合理限定价位与面积的商品房,同样受到了老百姓的欢迎与青睐。这一方面表明了人们对“物美价平”商品的渴求,同时更折射出处于初级阶段的市场经济的不成熟。应当看到,市场经济本应是消费引导市场,但如今国内一些行业却是市场“要挟”消费。并不充分的竞争、市场透明度与资源分配不足、供需信息极不对称,使商家与消费者之间并不那么平等,被服务方甚至不得不接受服务方的“不公平条款”,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应有保障,究竟谁是“上帝”有的时候真得两说。而受商品“不当利益”的影响,一方面给人们增加了本不应有的生活压力,增大了社会整体“负担系数”;另一方面,少数人却借此大发其财,进一步加剧了社会分配的不公平与贫富差距。所以,这已不光是经济问题,更牵扯到社会的发展与和谐构建的进程,应当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传,挪威人过去捕捞的沙丁鱼,很难活到渔船靠岸。后来有人在鱼槽里放入了沙丁鱼的天敌——鲇鱼,沙丁鱼的成活率却大大提高。原来,在鲇鱼的追逐下,沙丁鱼必须拼命游动以保性命,外部因素极大地激发了内在活力,这就是著名的“鲇鱼效应”。如今国内一些行业恰恰需要一些“鲇鱼”的出现,来打破某些行业“潜规则”,促进有效竞争,促使商家与消费者真正获得“双赢”。而对相关行业主管机构、政府指导部门来说,规范行业行为、引导合理的价格机制、从制度层面确保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同样是义不容辞,职责所在。(蒋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