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正文

马红漫:借鉴尤努斯模式需结合国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0月24日02:45 新京报

  不同的国家有各自国情、制度与金融环境,在一个国家成功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需要借鉴的是其成功的理念,而非套用现有模式。

  据10月23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教授,日前来华参加“中国—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国际研讨会”,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努斯在会议上公开表示,中国小额信贷机构现在奉行的“只贷不存”原则,等于“
锯了小额信贷的一条腿”,是目前中国小额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一个非常有问题的制度设计。

  尤努斯发表此番言论的依据,是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切身实践经验。而刚刚获得的诺贝尔奖,可以说是对其实践经验的认可。

  诚然,在孟加拉国,尤努斯与其乡村银行的运作是成功的。作为一名经济学家,尤努斯的巨大成功在于他敏锐地发现了当地穷人渴望摆脱贫困的需求,并创新了金融制度去满足这种需求。但是,不同的国家有各自国情、制度与金融环境,在一个国家成功的模式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需要借鉴的是其成功的理念,而非套用现有模式。

  据尤努斯介绍,2005年孟加拉乡村银行平均每天都开设一家分行;今年,平均每天开设分支机构的数量升至两家。孟加拉乡村银行不向这些分支机构提供包括人员工资在内的任何资金,分支机构完全通过吸收存款自负盈亏。

  那么,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分支机构扩张速度如此之快,是否有足够的市场需求支撑?

  这些分支机构设立的标准如何?各分支机构之间是否会形成内部竞争?若分支机构能够实现人员与资金的独立,那么总行如何对其行使约束机制?

  总行与分支机构之间利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如何?

  这一连串的问题显示,当尤努斯模式面对金融风险控制的话题,很多制度体系都存在漏洞。因此,孟加拉乡村银行分支机构的扩张模式,放在中国金融大背景下是难以想象的。

  反观我国国情,小额信贷目前还处于试验阶段,尤努斯所提倡的能存能贷、功能齐全的小额贷款公司难以“速成”,目前采取限制性规定的根本原因,是防止金融风险的出现。

  与孟加拉国不同,作为一个大型经济体,中国的经济与金融环境相当复杂,过快、过多地放行金融机构建设和金融工具的市场化空间,需要非常缜密的监管机制。目前央行允许手中握有大量资金的自然人成立贷款类公司,以自有资金放贷而不吸收存款。这种模式使民间融资走向合理化,缓解了小额融资的巨大缺口,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而在试点初期,限制这些贷款公司吸储,其实是防范金融风险的必要举措。否则在公司投资者的实力有限,信用尚待考评的情况下,难以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

  此外,作为一个经济实体,尤努斯创办的银行在向穷人发放贷款时,有着一系列苛刻的条件,比如采取“保甲连坐”机制以及接受家庭生存条件调查等等。而中国整个社会正在从以“熟人社会”为特征乡土文明,走向城市化的现代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尤努斯的贷款风险监管模式并不适合中国的现状。

  需要提醒的是,在中国的实践中已经出现了“

神话”尤努斯模式的现象。例如,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贷款对象以妇女为主,其原因在于该国妇女较男人更有荣誉感、更不喜欢赖账、更善于
理财
。这与我国大多数地方以男性为主的家庭模式并不相同,但是陕西省丹凤县,当地的扶贫社却依照尤努斯模式,同样提出来“以妇女为主要贷款对象”,似乎属于东施效颦了。

  毋庸置疑,当前小额信贷是我国金融体系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尤努斯及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为中国带来了良好的借鉴模式。但是,需要学习的应该是其结合具体国情、科学创新的本质,而非简单套用其模式的外观。

  □马红漫(上海经济学博士)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