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 > 正文

马而立:有感于中国不必赴韩学习新村运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7日00:02 红网

  “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是韩国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对专门请他谈新村运动经验的人民日报记者谈话时的开场白。(11月6日《人民日报》)

  李寿成曾任韩国总理,是韩国新村运动的专家。李寿成的话决不是客套话,其间充满了真诚,也是实事求是的。通过他的话,我们了解到,韩国启动新村运动时,农村条件和中国农村差不多。由于当时连发展的起码条件都不具备,韩国的新村运动是从政府支援少量
水泥、钢材等物资,帮助农民改变基本交通、水利、居住条件起步的。从这点看,中国的新农村建设,与当年韩国的新村运动相比,其起点要高出许多。基于此,韩国的新村运动,未必真的就适合中国农村照搬照抄,起码韩国新村运动前期是这样。

  李寿成特别赞赏中国安徽20多年前率先搞起的“大包干”,他认为那是“带有革命性的一步”。韩国新村运动其实就是着眼于调动农民向往、追求新生活的积极性。这一点与中国现行政策也有很多相同之处。中国不也是号召、鼓励农民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成为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不是由国家一揽子大包吗?

  特别有意思的是,韩国在建设新村运动中,也曾出现追求视觉效果而热衷搞有形事业的情况的偏差,这同中国一些地方将新农村建设理解为“新村庄”建设,搞什么“农民

别墅”毫无二致。这些,我们早有觉察,并在不断地纠正中。韩国的教训值得记取,我们自己出现的问题就不是教训吗?

  “我们只如实告诉来访者‘做了些什么’,从不教人‘应该怎么做’,因为各国的情况不同。”看来,韩国人是清醒的,而不清醒的恰恰是我们的一些国人。韩国的新村运动其实是一场生产运动,而中国的新农村建设标准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内涵远远大于新村运动。从这个角度讲,中国新农村建设学习韩国新村运动,并没有多少可借鉴的东西。

  应该承认,韩国持续30年的新村运动,有力地促进了韩国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人口向城市转移,韩国新村运动在农村已经淡化,目前,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65%下降到7%。新村运动已经时过境迁,在韩国根本看不到新村运动的景象。所以这也是东北某市村支书赴韩学习回来后“啥也没学着”的真实感受。

  当然,韩国的新村运动也不是没有一点我们可学习鉴借的,那就是坚持到今天的“勤勉、自助、协同”(协同就是合作的意思)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已成了全体国民的精神。只是,为了一种精神,值得大老远的去学习吗?我们中国的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团结一致、相互配合不也是这个意思吗?

  新华社一篇文章说,“韩国利用其与中国地缘相近、文化相通的优势,吸引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前来旅游。以诸如“韩流”和“新村运动”为主题吸引中国游客前来旅游,对韩国来说自然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而我们一些人,或是对韩国的新村运动不了解,盲目跟风;或是借考察学习之机,行公款出国旅游之实。于是,学习新村运动成了声势浩大的“韩流”。

  站在维护自己的政绩和本国旅游市场的利益、增加外汇收入的角度,李寿成的话无疑是不合时宜的,但他的实话实说,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和警醒吗?

稿源:红网 作者:马而立

  相关专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