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评论 > 南都周刊专题 > 正文

尤小立:提倡个性就要准备付代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12:40 南都周刊

  如果我们不想扼杀创新精神,就必须容忍一切可爱或不可爱的个性。

  尤小立 苏州大学副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八位女生身着学士服在校碑前露腿的毕业照经互联网上传播后,引来不少谴责之声。虽然这些反对意见的依据不尽相同,但戴着“道德眼镜”这一点却没有不同

  中华民族是个道德感相当强的民族,从孔夫子那时开始,就在讲道德。但万事都用一成不变的道德衡量,就很可怕。过去的“假道学先生”是人人憎恶的,现如今,谁也不想被人称为“假道学先生”,可是,一遇上事,“假道学先生”的遗风还是容易显露。

  现在都在讲“

和谐社会”,在我看来,“和谐社会”首先就要讲宽容。社会是人组成的,你老是看着人家不顺眼,你怎么能与人相处,与人为善,与人和谐呢?当然,宽容也有个道德底线,超越道德底线自然可以批评。但这几张人大女生的露腿毕业照怎么看都离道德底线有一段距离,难道就因为他们是大学生,所以不可以有如此这般的举动吗?

  学术大师陈寅恪先生所说的“了解之同情”是人们都耳熟能详的。其实,这个原则不仅适合文史研究,也同样适用于现实生活。我们不必去质问那几位女生的个中原因,因为我们中不少人都有大学生活和毕业的经历。记得二十年前大学快毕业的某一天晚上,我与几位男女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公园里声嘶力竭地唱了一夜的歌。当一个青年面对未知的命运时,如此宣泄一下,一点儿也不奇怪。那仅是那时的心境、环境和境遇造成的偶然的“一次性”的行为。我想这几位女生也一样,她们不过是在毕业前夕的突发奇想而已。

  不用说,这几位女生体现出了她们的个性。而据我观察,与前几年相比,现今大学生的一个重要变化是个性化,虽然这种个性化可能更多地体现在外表之上。大学生的个性化固然与社会发展的状态有关,但大学在“创新”动力之下的着力提倡和培养,也是重要的原因。尽管如此,大学似乎并没有对提倡个性化后可能付出的代价做好心理准备。这次人民大学校方迟迟不愿正面回应照片一事,就是一个证明。因为在人大看来,这至少不是什么多好的事。而事实上,个性化之后,令人不快的个性也必然会出现。我曾经看过朋友从日本带回的日本某国立大学毕业典礼的录像。在庄严的毕业典礼进行的同时,几个毕业的男生穿着夏威夷草裙在学校的假山水池里嬉闹。没人出来制止他们,因为他们没有妨碍他人。恶作剧出现在庄严神圣的毕业典礼之时,这就是代价。

  人大女生这样突发奇想地展示个性,也是代价。但这个代价不仅完全正常,它同时测试着学校,乃至整个社会的宽容度。人大有位老师称,学生举动只是“善意的创新”。表面看,这个评价是合适的,但实际上,他混淆了“创新”与搞笑的界限。真正的创新是创造新价值的,而学生的举动只是在满足她们自己的愿望。但这个混淆也有意义,因为它提示出个性化与创新性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联。

  总之,如果我们不想扼杀创新精神,着力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环境的话,就必须容忍一切可爱或不可爱的个性,并且不会因为要付出正常的代价,就把个性限定在单一的似乎可接受的范围之内。

  相关专题:南都周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