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毕业生争聘高尔夫球童是大学精神的贬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7日12:20 红网 | |||||||||
月薪700,仅限相貌端正的女生,视力在1.5以上……昨上午,西南大学2007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在该校竹园食堂火爆开场,在短短一小时内,涌进逾万名学子,竞聘由250余家单位提供的近4000个职位。一新建成的高尔夫球会打出上述要求,招高校学子当高尔夫球童。有近百人参加应聘,其中本科生达到40人。(11月26日《重庆晨报》) 师范毕业生争聘高尔夫球童说明了什么?说明教师这个职业已不再是“崇高”等的
我所在的学校是一所普通中学,但因为是在主城区,近年来也令师范毕业生趋之若骛。即使门槛过高:如必须是党员,必须专业成绩每科达到80分以上,必须获得两次以上的奖学金等等,来应聘的大学生还是应接不暇。但大多因为不符合上述条件而失去了机会。 师范毕业生争聘高尔夫球童说明了什么?说明就业压力太大,大学生早已不属天之骄子,而沦为了普通的打工仔。据11月20日的《大河报》报道,在郑州市“中原国际博览中心”举行的现场招聘会俨然成了和平年代的战场。汹涌而来的大学生居然挤破了两扇玻璃窗,大学生求职的艰难窘迫可见一斑。 这样看来,大学生为了能留在主城区,为了较高的收入,做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关键的是能否让你做。换句话说,面子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有没有一份可观的收入。争聘高尔夫球童只不过是最近的一例。虽然球童的待遇是底薪700元/月,但大家知道,这个不包括客人所付的小费,如果服务态度好的话,每月的收入应当可观。据说,即使在我国,球童的年收入从2万至4万元不等。较为理想的收入应当是吸引大学生的重要因素。我有学生大学毕业在五星级酒店做侍应生,收入不菲,远比我这个所谓高级中学老师高得多。对比之下,做老师的神圣感荡然无存。 同日的本地新闻还有大学生争当服务员的报道:面对每月2000元的薪水,大专毕业生争着去当宾馆服务员。昨日浙江省舟山市政府组织当地旅游单位来我市招聘应届毕业生,吸引了不少大专学生前往应聘。(11月26日《重庆晚报》《大专生争做服务员每月能挣2000元》) 但即使如此,即使所有的大学生都能委曲求全,只要能找到一份工作,哪怕是当球童,哪怕是卖猪肉,哪怕是更令人不屑的擦皮鞋、清洁工等等,只要有一份收入就行。但这难道就是大学教育的宗旨和目标吗?大学精神何在?难道真如姚国华教授所说“中国的大学彻底变成打工仔培训机构,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了吗?我们的大学沦为了“打工仔培训机构,打工仔岗前培训机构”,我们的大学培养的学生只是为了工作而不管不顾其他,如此现实和势利,这难道不是大学精神的沦落吗? 如果我们培养的大学生是一群没有理想、没有信念,只是为了谋生而四处求职的群体,那我们不如不要这样的所谓大学和大学生。因为,大学本来就不是培养打工仔而是培养现代文明的传人的。姚国华在《文化立国与大学重建》里说,一个没有现代大学的地方是不可能产生现代文明的。西方的现代文明是城市运动现实和大学运动理想象牙塔这两个东西的呼应结合,才能产生的。意大利崛起有博罗尼亚,法国人的崛起有巴黎大学,英国人的崛起有剑桥,有牛津,美国人的崛起有哈佛。每一个伟大民族的崛起都同时有那个民族最一流的大学的崛起。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一个民族只有那些关注天空的人,这个民族才有希望。如果一个民族只是关心眼下脚下的事情,这个民族是没有未来的。哲人的话振聋发聩!能否成为警醒国人的盛世危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