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型瘦肉精现身黑市:境内化工厂非法合成生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23日10:42  南方周末
新型瘦肉精现身黑市:境内化工厂非法合成生产
南方周末记者和卖家交易的暗访视频:惠华公司业务员收款与出货的现场。

  记者暗访发现:

  一种不被公众熟知的新型“瘦肉精”潜伏于某些企业和科研机构,甚至进入了某些大型养猪场。

  这种非法添加剂早已被农业部列为违禁品,但此后数年仍不断有一些专家、企业投入研发,有的高校企业甚至公然销售。

  南方周末记者正面接触了销售者与研发者,其中秘密遂被揭开——

  4月22日,南方周末记者把一箱含“白粉”的神秘物件举报给了广东省畜牧兽医局。

  箱重10公斤,内装猪用的饲料预混剂,是花600元从广州惠华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惠华公司)业务员手上购得。

  被养殖业称为“白粉”的这种东西其实是“瘦肉精”的一种,学名莱克多巴胺,猪吃了后能产生更多瘦肉,在2002年已被我国农业部明文禁用。随后“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称经营、销售、使用该类违禁品可构成刑事犯罪。

  南方周末记者以猪场业务员的身份,通过电话谈判,就从惠华公司购得这种违禁添加剂。惠华公司业务员还称,以前他们还把它卖给华南某超大型养殖企业,后来该企业不用了,就自己卖了。

  此时距广州瘦肉精事件两个月,九部委正在拉网式清查瘦肉精。

  染上“白粉”的惠华公司,是业内知名的高校企业,由华南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华南农大)与香港惠农行农业有限公司合办,华南农大负责经营管理。“这是一个行业潜规则。”养殖业内多名专家和从业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他们称,与被公众熟知的“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为养殖散户使用不同,莱克多巴胺主要被某些规模化养殖场使用,从规范化的饲料企业和动物保健品公司获取,并且常在专家的指导下逃避检测。所以,这种违禁添加剂更有隐蔽性。

  农业部退休专家李美同教授指出,在养殖端出现的莱克多巴胺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从境外走私,二是我国境内化工厂非法合成,并且后者可能性最大。

  化工厂的合成技术从何而来?

  “这是农业部做得最漂亮的事”

  2002年,莱克多巴胺被农业部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

  莱克多巴胺并非人药,它是由美国著名制药公司礼来公司1984年发明,美国FDA在1999年12月22日批准,允许作为饲料添加剂。但限制极多,对用量和操作程序有严格规定,例如每吨饲料中超过18克即为非法。

  与盐酸克伦特罗能从医药系统获得不同,在礼来公司未获得生产许可前,没有人有途径获取。

  不过,这难不住浙江农大饲料研究所所长许梓荣。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作了相关介绍,说这是提高生猪瘦肉率的一种有效的“营养配方”,成都化学所遂向中科院提出立项申请获批,并成为科技部农村发展中心的重点研究课题。

  这个项目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莱克多巴胺合成实验,由成都化学所负责,研究室主任宓爱巧统筹,课题组长陈代谟,成员有蒋耀忠和王玉良。另一部分是饲养实验,交由许梓荣负责,即将实验合成出的莱克多巴胺给猪吃,观察其对瘦肉率的影响。

  礼来公司在向美国FDA申请前,1987年就先申请了专利。因此,成都化学所可以查到礼来公司合成莱克多巴胺的详细资料,目的就是将合成成本降低,为将来的市场化做准备。那时,礼来公司的成本约为250万元/吨。

  五六年后,成都化学所成功合成莱克多巴胺。许梓荣向成都化学所提交饲养报告,认为可以推广,无副作用。时隔十多年后,许梓荣向南方周末记者称,他们当时其实发现一些副作用,比如猪吃了莱克多巴胺后,会有多种疾病,但没有盐酸克伦特罗那么严重、内脏残留高。“对方等着验收,不好(在实验报告)提副作用。”许梓荣解释。

  1996年2月,成都化学所的研究经科技部验收,获得了专利授权。后又和香港理工大学、扬州大学农学院合作做毒理实验。实验结果称,基本符合国家的饲料添加剂标准。

  1999年,FDA批准莱克多巴胺的消息就传来。“怎么那么巧,所有的都没有批,唯独这一个,美国FDA就批了。”宓爱巧由此认为莱克多巴胺在中国离获批也不远了。

  带着专利资料和毒理实验的结果,宓爱巧和陈代谟跑到农业部,咨询能否批准莱克多巴胺的使用。农业部相关专家劝他们不必努力,理由是国情不同:一是美国都是规范的养殖场,农民高中毕业以上,而我国饲养水平低,环境差,从业农民文化低,监管难度高;二是美国人不吃动物内脏,做成动物饲料用的肉骨粉,而中国人吃内脏,残留问题不好控制。

  其实,在此之前,礼来公司在中国的负责人也跑过农业部,想获得登记和许可批准。农业部用同样的理由拒绝了,并告知我国的肉制品的出口以欧盟、日本市场为主,所以标准与欧盟、日本一致(它们都不批准)。

  农业部的这一举措,被许多饲料业专家和经营者赞赏为“农业部做得最漂亮的事”。

  2002年,莱克多巴胺被农业部列入《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随后,“两高”的相关司法解释称,如若生产、销售、使用农业部禁用目录中的这些禁药(包括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情节严重的,可构成非法经营罪或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故而,成都化学所只能将成果束之高阁。

  被列入禁药后仍研发不止

  对合成技术容易山寨的原因,李美同说:“我国的化学底子好,外国公布的化合物(包括药),基本化学专业人士一看就能做出来。”

  然而一些科研院校和企业,并没有因为莱克多巴胺被列入禁用目录而停止研发,反而在2004年前后形成一股合成莱克多巴胺的潮流。

  这与当时美国礼来公司的莱克多巴胺刚过17年的专利保护期有关。一般美国专利保护期一过,中国就可以上。

  中山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所(以下简称中大药化所)教授卜宪章、武汉工程大学制药教研室博士王凯、华东理工大学药学院博士生导师施小新以及清远华辰实业有限公司等,先后汇入这股合成潮。卜宪章和施小新称,事后才知道国家禁止,未转让。王凯则一直想转让而未遂。

  在这股合成潮里,投入最多的是深圳市中宝华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华辰)。其董事长林挺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当时他结识了刚从华南植物研究所毕业的硕士胡厚才,胡向他称与导师用成都化学所的技术,修改了其合成路线,有望得到国家专利局的专利授权。

  林挺华又咨询了广东的多名专家,均建议他可上这个项目。再听闻某些“更高层人士”说中国必须要有一个东西来替代“瘦肉精”(指盐酸克伦特罗),估计国内能够批下来。不懂农业和化学的林挺华决定搏政策风险。

  2003年底,林挺华投资100万注册清远华辰,胡厚才技术入股,占三成股份。其后,清远华辰设立的精细化工厂专门做中试,领取了质检局的生产许可证。

  林挺华还委托华南农大做动物实验等,委托中科院广州化学公司做提高产品质量的实验。

  但变故陡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 南方周末 > 专题图集

更多关于 瘦肉精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