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61.72%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做生意现象普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4日12:25   人民论坛杂志

  问二:公务员做生意现象是否普遍 

  61.72%的被调查者认为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相当普遍,且越来越多”;56.64%的被调查者认为做生意的公务员在县、区一级党政机关最多 

  “您所在的地区、部门等存在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吗?”相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61.72%的被调查者认为“相当普遍,且越来越多”,27.36%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少数现象,还没有形成风气”,仅有1.65%的被调查者认为“没有”和9.27%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了解”。 

  同时,投票结果显示,公众认为做生意的公务员中领导干部居多(2355票,占总35.52%),其次为中层干部(2278票,占总34.37%)和无职无权的普通干部(1996票,占总30.11%)。56.64%的被调查者认为做生意的公务员在县、区一级党政机关最多。

  “目前来说,真正从事这种‘官商买卖’的领导干部多为那些‘重量级’人物,也即一些掌握实权和重要岗位的领导干部。有的是单位一把手,有的是具有批钱管物‘利益决定权’的领导干部。”“谈及公务员做生意一事,我们基层政府最为严重,就拿我们乡政府来说,政府机关干部30名,21人在做生意,占70%,导致群众办事找不到人。”人民网网友表示。 

  近日有关媒体报道的曾任溧水县明觉镇副镇长、溧水县信访局副局长的王永凤辞职办厂卖咸鱼事件,其起因就是县里先后两次派王永凤外出招商使其萌生了创业的意愿,同时县里也下发了鼓励机关干部到企业挂职的文件。 

  据人民论坛记者调查发现,类似现象在县市一级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社会影响较大的,远的如2003年,吉林省榆树市有千名干部,在“保留身份、保留职务、保留待遇”的优厚条件下,带薪“下海”经商。2005年,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规定机关干部强制性“下海”,并在“下海”前两年,编制不变、职务职级不变、工资待遇不变,等等。近的如2007年广东某市委、市政府规定,离岗领办、创办企业或受聘于民营企业的机关干部,三年内保留身份编制、职级和工资福利待遇等。2008年榆林市规定“适当放宽科级以下(含科级)干部创业增收的政策限制,允许干部在除房地产开发和特殊管理的不涉及行使职权的三产企业入股”等等。 

  专家表示,政府鼓励公务员经商做生意,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干部要不要学会做生意”。人民论坛记者采访调查发现,大约有1/3的干部表示市场经济条件下,干部就应当懂得经营之道,通过做生意可以更加了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更加有利于发展地方经济。 

  问三:公务员做生意有哪几种形式 

  排在前五位的分别为:“以亲朋子女等的名义经商办企业”、“合伙办企业”、“干股分红”、“投资参股”、“雇人办企业”;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公务员做生意现象的隐蔽性在逐渐增强 

  那么,公务员做生意主要有哪几种形式呢?人民论坛本专题调查组在征求了150位党政干部意见的基础上列举了如下10种最为常见的公务员做生意的类型:直接创办企业做生意、合伙办企业、雇人办企业、以亲朋子女等的名义经商办企业、到民营企业挂职、干股分红、投资参股、以停薪留职等形式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利用八小时以外时间创办或领办民营私营企业、网上开店做生意等。 

  调查结果显示,公众认为排在前五位的公务员做生意的形式分别为:以亲朋子女等的名义经商办企业(3942票,占总60.23%)、合伙办企业(3388票,占总51.77%)、干股分红(2573票,占总39.31%)、投资参股(2451票,占总37.45%)、雇人办企业(2181票,占总33.33%)。 

  受访者反映,以亲朋子女等的名义经商办企业,就是在干部自身知情或不知情的情况下,其配偶、子女、亲朋办企业,利用该干部的影响力,使得企业受益,领导的家庭也或多或少地从中受益。 

  合伙办企业、雇人办企业,就是某些有商业头脑的干部看到某些行业有商机,特别是具有政府采购权的干部,与企业或他人合伙办企业,并推销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干股分红、投资参股,在一些煤炭、石油等密集区,一些企业为获得更大利润空间、规避风险,让一些握有实权的干部参与干股分红或参股。 

  人民论坛记者调查发现,七成以上的受访者表示,公务员做生意现象的隐蔽性在逐渐增强。正如问卷调查结果所显示的,领导干部经商办企业一般都是以他人名义办理有关经营证照,日常经营活动则由聘请的亲戚或朋友打理,自己只在幕后操纵。还有的领导干部自己既不经商,也不办企业,而是直接将个人资金以入股形式投放到对其有制约管辖权的企业,年底按股分红,坐享红利。 

  从人民论坛记者调查采访来看,领导干部经商谋利所涉及的行业更多的为一些餐饮和娱乐项目,这些项目投入不大,但收益颇丰,一直被“市场”看好。 

  问四: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为何长期存在 

  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干部的收入水平偏低(2920票,占总44.48%)、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机制不到位(2817票,占总42.91%)、政府的清查行为不彻底(2324票,占总35.4%) 

  当问及“公务员做生意主要出于哪些方面的考虑?”时,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工资不高,经济有压力”(3340票,占总51.63%)、“空闲时间较多”(2137票,占总32.46%)、“有闲散资金,多寻找些投资途径”(1976票,占总30%)。 

  “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为何长期存在?”调查结果显示,排在前四位的分别为:干部的收入水平偏低(2920票,占总44.48%)、官员财产申报等制度机制不到位(2817票,占总42.91%)、政府的清查行为不彻底(2324票,占总35.4%)、具有一定的隐蔽性(2236票,占总34.06%)。 

  由此可见,经济收入偏低,出于增加收入的考虑是公务员做生意的内在动力。有受访干部表示,正是这种内在的动力,使得政府的运动式清查行为一定程度上失去效力。 

  在人民网留言的网友有不少就是基层的公务员,如江西省鄱阳县的一名乡镇副科级干部在留言中表示,“我们这里公务员待遇很低,象我工龄十几年了,副科也十年多了,月实发工资不到一千元,一家三口,不做点生意怎么行!禁止公务员经商不能喊空口号,要先提高公务员待遇才可能落实!” 

  近日,“公务员兼职是不是应该领取报酬”之规定成为舆论热点。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44.5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认同”,原因在于,一是“兼职”而不“领取报酬”难以操作,二是何谓“工作需要”也说不清楚。仅有26.55%的被调查者表示认同。 

  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姜明安认为,现在的问题不在于法律如何规定,而在于已有的法律法规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当然,也并非靠单纯加重处罚就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综合治理,特别是要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进程。正如有受访者所反映的,“有些单位由于人员超编,工资没保证,吃饭成问题,上班没事干,只有实现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才能促进问题的解决。” 

  (执笔:人民论坛记者 艾 芸) 

  网友观点分歧很大 

  支持方 

  有相当一部分公务员并非高薪,也就仅仅是达到温饱而已。如果遇上配偶下岗或失业,生活就相当不好过。特别是家人如果身体不好,那生活压力是相当的重。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价值观的变化,人人都在追求物质财富,所以有部分公务员做生意。当然其中也不排除有的公务员利用关系或职权做生意。我个人认为要区别对待。(网友IP:218.8.55) 

  我是一名在镇政府工作的公务员。工作两年来,我并未感受到公务员有多么自由的时间,多么高的薪水。我一个月也就不到1300元,一个人生活都有问题。不说别的,光是买套房子都需要我不吃不喝工作15年才行。如果我们不兼职,那么如何解决自己的衣、食、住、行?连自己的生活都没有保障的时候,如何兼顾他人?现在的人们都只会以偏概全去看问题,眼睛总是盯着高层部门的高薪公务员,就一棒子打翻所有公务员,这对我们基层公务员而言很不公平。(网友IP:60.217.241) 

  公务员做生意,我觉得要摆正心态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果公务员从商,一定要做到深入企业,深入民生,为国家建言献策,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既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能向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和引领市场经济走向规范化。(网友IP:222.141.52) 

  反对方 

  公务员做生意是典型的权力寻租。公务员利用自己掌握的公权力,为自己广开财源。这不但影响公务员的本职工作,而且影响政府在百姓心中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公务员做生意,会导致市场竞争不公平,必须予以制止。(网友IP:219.153.76) 

  公务员拿着国家俸禄,就应该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难道除此之外还有时间干别的吗?若是那样,就是定员不合理,工作做不饱满,白拿纳税人的钱。(网友IP:202.108.251) 

  既然有法可依,那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存在就是政府管理部门工作没到位。公务员本来就是特殊身份,在特殊身份下利用职权做生意,肯定会造成不公平的竞争,甚至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国家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严厉查处公务员做生意,以单位为范围自行清查,或者政府部门开通网上举报电话。(网友IP:202.108.242) 

  我强烈反对公务员做生意,原因如下:一是公务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管是待遇、福利、地位以及工作的特殊性都不允许其从商;二是给公务员的权力腐败开了绿灯;三是如果他觉得待遇低可以辞职,去做生意、创业等;四是公务员分享的改革成果已经相当丰厚,不应该与民争利;五是对社会的稳定也极为不利。(网友IP:222.246.137) 

  中立方 

  公务员做生意的现象既然存在,就有其深层次的原因。个人认为,疏导规范永远比政令禁止好,这跟大禹治水的道理一样。我建议采取如下措施:第一,本职工作要称职,评价体系中要增加民众评议;第二,公开透明,疏通群众监督渠道;第三,财产申报、组织审查和专业审计并举;第四,坚持回避原则,有切身利益关系的要禁止。(网友IP:61.175.171) 

  这种现象是公务员队伍基数过于庞大,公务员特别是基层普通公务员法定收入不足以养家糊口的一种扭曲反映。大幅度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压缩行政开支,公开公务人员的收入和财产状况,让公务员能过上中等水平的生活,这才是治本之策。(网友IP:219.153)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公务员 经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