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是中南海对“媒体是怎样看我们的”和“我们要让媒体知道些什么”这两件事最为了解的人
如果打开中国内地或香港凤凰卫视的新闻节目,差不多每天都会看到美国政府策划的新闻:奥巴马讲话、希拉里出访、白宫新闻发言人答记者问……整段充斥着美国政府观点、立场的演讲被实况直播,这种“礼遇”在我们自己的领导人身上都很少看到。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加文发自北京
不能不承认美国政府的新闻制造能力是专业化的,而这与美国白宫拥有专职的新闻发言人及其背后健全的新闻发布机构是分不开的。
迄今为止,在中共中央外宣办的组织协调下,中共中央、国务院和军方已有75个部门确立了发言人制度。但是,中外媒体更为关注的是国家主席的发言人和国务院总理的发言人何时亮相。日前,《国际先驱导报》专访了设立中南海新闻发言人的提议者之一、清华大学政府发言人课题组组长李希光教授。
全面准确传递中南海立场
《国际先驱导报》:您为什么建议中南海设立新闻发言人?
李希光:当前,媒体的市场竞争压力给严肃新闻留出的空间越来越少;那些更富戏剧性、更具鲜明观点、更易掀起读者情绪的报道比比皆是。此外,在中国这样一个越来越多元、多变、多样的时代,媒体是国内外各种利益集团都希望借重甚至利用的对象。
中南海设立新闻发言人,从中央的角度讲,可以免去其他部门和工作人员被媒体追访;对政府来说,内部产生多头信源是非常麻烦的事,“说法不一致”必将引来媒体的质疑。中央和国务院下属部门一般只了解自己那部分工作。任命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授权其为中央政府唯一权威发布者,这样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传递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政策、立场,避免不必要的争议。
《国际先驱导报》:您理解的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是什么概念?
李希光:新闻发言人不仅指的是一个人,而是一种机制,它是一种积极面对媒体的态度。我认为,中南海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其中应该包括:国家主席和总理设立发言人(简称“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政治局常委会要花一定的时间讨论新闻议程和新闻发布;党中央制定每项政策时心里都要考虑媒体的反应。
中南海设立新闻发言人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塑造有利于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对外形象,与媒体进行正面沟通,开展日常的新闻发布,塑造舆论,争取民意;二是,评估下属部门的脆弱性、预测社会可能产生的误解,回应媒体的负面报道,组织突发事件的新闻发布。
中南海要成为新闻的第一定义者
《国际先驱导报》:您曾提出过“新闻执政”的观点,这跟建议中南海设立发言人有什么关系?
李希光:“新闻执政”的主要内容是:建立各级政府发言人制度,特别是要建立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的发言人制度,提高党和政府的议程设置能力。美国政府最高决策会议是美国总统每天在白宫召开的会议,这个会议主要讨论的不是别的,而是今天的新闻应该是什么?通过白宫最高层的新闻策划会,通过一个口径、一个关键词,确保美国人民、美国媒体乃至世界人民和各国媒体甚至政府关注的议程,都是白宫策划出来的议程,把议程设置和新闻选择权紧紧地抓在手里。
政府往往能成为新闻的第一定义者,尤其是在突发事件中,但其先决条件是政府必须主动出击,在第一时间发出政府的声音。来自政府的消息都有着天生的权威性,是民众最想知道的,只要主动出击就能占得引导舆论的先机。如果丧失了先机,政府再想引导或重新塑造舆论,将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中南海要成为新闻的第一定义者。
发言人背后应有一个高效团队
《国际先驱导报》:如果设立中南海新闻发言人,您认为他的职责是什么?
李希光:作为中南海发言人,他首先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喉舌和代言人,他要清晰地表达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立场、观点;作为中南海发言人,他还要具备新闻记者的敏感观察力、简洁的语言表达力,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一切重要信息和新闻传播链的起端。
中南海发言人还有一个职责,就是在国家主席和国务院总理接受媒体访谈前,能够预测并告诉国家主席和总理记者可能提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基于对媒体和来访记者的深入调查研究。中南海发言人常常像一名资深记者,对国家主席和总理展开一次“预采访”,使得国家领导人对每个细节都烂熟于胸。
中南海发言人,不仅是党中央和国务院通向媒体和社会的一个信息管道,他更是所代言的国家主席和总理公开活动特别是与媒体接触时的保护层,中南海发言人是中南海对“媒体是怎样看我们的”和“我们要让媒体知道些什么”这两件事最为了解的人。
当然,中南海新闻发言人不是“孤身奋战”,他的背后应该有一个分工明确、通力协作、规范高效的团队。
相关报道:
推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http://blog.sina.com.cn/m/xqdb